1935年1月红十军团团长刘畴西在怀玉山区被捕,送到黄埔一期的同学俞济时,俞穿着

轩叔观察 2025-09-29 11:25:09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团长刘畴西在怀玉山区被捕,送到黄埔一期的同学俞济时,俞穿着将军大衣,烤着炭火,抬头看着冻得浑身发抖的老同学,他一句话也没说,他挥挥手,让人把刘带走。[无辜笑] 刘畴西1922年就加入了共产党,那年他才24岁,在东征战斗中,一发炮弹片削掉了他的左臂,从此被人叫作“独臂将军”。 养伤期间组织安排他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两年后回国,他已经是红军的核心指挥官之一。 俞济时的路径完全不同,他是浙江奉化人,和蒋介石是同乡,还沾点亲戚关系,黄埔毕业后很快成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升迁极快。 1934年10月为了掩护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十军团接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深入敌后牵制国民党军队。 这支部队对外称“北上抗日先遣队”,实际上是去送死的,全军团两万多人,要在敌人腹地坚持数月。 11月在安徽谭家桥,红军遭遇王耀武部主力,由于情报有误,红军冲进了敌人的包围圈,一天激战下来,19岁的师长寻淮洲阵亡,部队损失惨重。 败退到怀玉山后,国民党调集了十几个团围剿,山里没有村庄,没有补给,战士们只能吃树皮草根充饥。 参谋长粟裕多次建议立即突围,趁着包围圈还没合拢,但刘畴西认为部队太疲惫,需要休整几天再行动。 就是这几天的犹豫,错过了最后的机会,1月下旬粟裕带着先头部队杀出重围,而刘畴西和方志敏等人被困在了山里。 1月29日弹尽粮绝的刘畴西在一个山洞里被俘,国民党士兵搜遍了他的全身,只找到一块破怀表和几枚铜板。 被押到南昌监狱后,国民党开出了条件,只要公开脱离共产党,立即释放并委以高官,刘畴西的回答很简单:“要杀就杀,别的免谈。” 监狱里关押着很多共产党人,包括方志敏,他们在狱中坚持学习和写作,方志敏写下了著名的《可爱的中国》。 1935年8月6日刘畴西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临刑前,他对刽子手说:“二十年后,你们还是要完蛋的。” 多年以后同样是黄埔出身的黄维曾经当面质问俞济,同窗一场,连见面说句话的机会都不给,是不是太绝情了。 俞济时始终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也许在那个时代,政治立场真的比同窗情谊更重要。 刘畴西牺牲时,红军主力已经到达陕北,他用生命争取的时间,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两个黄埔同窗,一个选择了追随信仰,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改初衷,一个选择了权势富贵,在体制内步步高升。 历史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和后,但那些为了理想而牺牲的人,他们的故事总是更容易打动人心。 网友们感慨万千: “这条命真是又热血又憋屈,刘将军太可惜了,要是当时听了粟裕的建议,历史可能就改写了。”   “俞济时这人能处吗?连顿饭都不给,同学一场,心是真狠,纯粹是蒋介石的爪牙罢了。”   “看得心里难受。怀玉山这场仗太惨烈了,八千将士啊,都是抱着信念牺牲的英雄,致敬!”   “不能全怪刘畴西犹豫,部队连续作战确实到了极限,指挥员很难的,他只是想让战士们歇一口气。”   “黄维这话说得在理,各为其主没问题,但做人基本的怜悯和尊重还是要有,俞济时格局太小了。”   “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就是狱中写的吧?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值得我们永远记住。”   假如你是当时红十军团的指挥员,在极度疲惫和敌军合围的绝境下,你会选择像粟裕一样果断冒险突围,还是像刘畴西那样让部队休整再战?说说你的理由?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123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