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生谋害女同学案一审终于宣判了,他因为故意杀人罪所以被判无期徒刑。一个14岁的男生原本有美好前途,现在就因为一时冲动整个人生都被毁了,我相信很多不了解这起案件的网友,肯定会为此感觉到相当惋惜。可如果你知道他到底干了啥之后,就会觉得如此的判决,真的是便宜他了。 这名14岁的男生钟某某,是一名初三的学生,而他跟死者优优不仅是同班同学,而且还是邻居。平时的时候也一块上下学,而优优的父亲也经常接他们。优优不仅是家境比较好,而且成绩也特别好。可这个钟某某却是家境普通,并且成绩也很普通,性格也很内向,所以他就对优优很嫉妒,而自卑敏感的他觉得优优看不起他。于是内心开始了扭曲,就生出了邪恶的想法。 他网购了一把折叠刀,在4月8日放学的时候,就对其下了杀手,最终优优因为失血太多,在医院抢救无效而去世。而这个钟某某回到家里,还谎称自己是因为见义勇为而受伤。看到他的累累罪行,大家还能对其有一丝同情吗? 换做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如果是邻居三年免费接我们上下学,我们肯定会感恩戴德。哪怕与邻居家的孩子发生点小摩擦,我们也不会跟对方计较的。可这个钟某某倒好,对于邻居的好是视而不见,反而就紧盯着小小摩擦,最后还对邻居家孩子痛下杀手,这就是典型地白眼狼,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斗米恩升米仇。 事实上真的是因为优优看不起他吗?我看未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家庭环境,让他养成了一个敏感脆弱的性格,所以他才会把周围的人都当成了假想敌,才会把他人的行为进行曲解,并且最终走向极端,对恩人的女儿痛下杀手。对于他的行为的残忍性,判死刑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可他却因为是未成年人,所以才能免于一死,所以这一点也是让很多人吐槽的地方。 不可否认,对这些走极端的未成年人严惩,是十分的有必要。可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根源还是要从预防开始。而预防则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父母的关怀上,很多父母有错误观念,觉得孩子小的时候,需要对他们无微不至关心,事实上青春期的孩子,才最需要父母的关心,可这个时候父母却认为孩子长大了,所以在对他们关心上不够伤心。 另外一个就是心理上的疏导,当前紧张的学习环境,以及极高的竞争压力,都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出问题,可很多学校却在心理疏导上存在短板,一些学校要么是不重视,要么是流于形式,结果就让需要帮助的孩子得不到帮助。如果这个钟某某当时能有人注意到他的情况,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又怎么会有后边的悲剧?所以无论是当家长的,还是当老师的,都应该吸取教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