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黄土高原上本就没有良田一说,把土坡推平了就是良田了,这种“

芷若似是故人 2025-11-28 05:31:42

良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黄土高原上本就没有良田一说,把土坡推平了就是良田了,这种“生土”多少年都不长庄稼,黄土高原缺水,水从哪里来,只有截断黄河之水来浇灌这些黄土良田了,至于黄土良田长多少庄稼、长不长庄稼?黄河中下游的水肯定受影响,等于收了一斗粮,丢了一大坉,专家们除了粉饰太平、胡扯八道,不出来说两句。 我前两天去了榆林边上的一个镇,牌子上写着高标准农田。推平的坡像新剃的头,风一来尘土直冲脸。镇里说打了十几眼井,水够用。老张带我去看井口,抽上一盆,浑得像豆浆。试着灌了一块地,第二天土面结壳,苗叶发黄,摸上去像盐霜。 第三天来了一队车,要铺管子接远处的支流。施工队长拍胸保证一个月灌两万亩。村里的小河一年大半断流,我问他水源批复在哪,他说在路上。晚上我收到一条短信,让我少拍,项目马上验收。我笑了,第二天照样去看示范田。 示范田边上挂着大水袋,滴灌正滴,土壤是外地运来的沙壤土,踩下去不黏脚。老人站在旁边说,拍照好过两个月看结果。有人低声说,明年没水就荒着。镇里干部让我多看亮点,别盯着问题。我说粮食要靠水和土,不靠话术。 我沿黄走了两天,中游泵站停了一半,渔民说水位降得快。下游种棉的朋友打电话问是不是上游又拦水。我没给答案,只把他引到水文站的公开数据。数据不说话,人说话容易跑偏。 把坡整平不等于解决吃水。黄土缺有机质,保水能力弱,风一刮就跑。要种地,先把小流域的水管理做好,拦沙修梯田,种耐旱灌丛,建集雨池,改作物结构,别一上来就拼规模。水量不稳,产量就是空头。补贴能撑一年,撑不了十年。 我不是反对建设,反对的是不算账。每一步公开指标,验收靠产量、含水量、用水账,不靠照片和剪彩。有水就种旱粮,没有水就发展牧草、林下经济,别拿下游当水库。上游动一寸,下游要跟着疼,这是常识。 临走时,施工队在坡顶打桩,我再问水源批复,他给我一张复印件,日期有改动。我拍了照,手机黑了一下,重启后照片还在。第二天,镇里公众号发文说“良田初成,增收在望”。你信不信是一回事,一年后谁来对结果负责才是正事。 我的看法很简单:水是底线。黄河不是自来水管,任何方案先看水账,再谈产出。算清了,项目能活;算不清,风一来,钱和土一起走。别让热闹盖住事实,别让照片替代泥土的味道。

0 阅读:0
芷若似是故人

芷若似是故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