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粉特别有意思,现在到这步田地了,还在讲什么得道失道呢: 乌打得很艰难,但很顽强,得道多助;俄打得很拉垮,但得到的仅是领土,失道寡助。 对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之争,为什么要用什么得道失道来评论呢?完全就是政治盲嘛! 看到这,我想到一个细节:前线在拉扯,后方的账本越摊越厚。炮弹是钱,电力是钱,难民也是钱。谁付,付多久,没有一个答案。 我的粉丝里有个在基辅做外贸的小伙,他说今年换了三次住处,行业客户跑了半数。电话那头很平静,我能听出疲惫。另一头,波兰朋友抱怨油电贵、通胀高、选票难看。战争不是新闻,它是生活。 很多人爱聊原则,现实更像磕磕绊绊的交易。立场话说满了,就变成了锁。一边不敢停,一边不愿认。坐在牌桌上的是领导人,压在秤砣上的,是普通人的日子。 所谓和平框架出了好几套,纸面都漂亮,落地的没有一个。不是没人想停,是没人愿意先开口。谁先退半步,谁就会被骂,选票和权力都可能丢。这就是政治的真面目。 数字很冷,但人很真。火力差距摆在那,产能追着跑,援助有窗口期,情绪也有熄火点。拖得越久,越靠意志,意志也是库存,会见底。 眼下能看到的只有三条路: 第一,冻结现状,各自宣布收获,给未来留个灰线。好处是止血,坏处是火星随时复燃。 第二,继续耗,看谁先扛不住。代价是经济进一步下坠、人口持续外流,伤口更深。 第三,升级对撞,赌外部力量的决心。这个选项最刺激,也最危险,一旦失控,没有赢家。 我不希望第三种,历史已经给过答案。战争的尽头不是胜利,是坟地和债单。有人问我站哪边,我站活人这边。别让宏大叙事把普通人压成注脚。 还有个悬念始终在那:内部政治的微妙变化,会不会忽然放大?欧洲街头的抗议声,会不会变成政策?大洋彼岸的选战,会不会抽走关键的那一根钉?任何一个变量,都可能把棋盘掀翻。 别再用空话框住自己,也别指望救世主。该算的账要算清,该认的局要认清。最怕的是一边喊口号,一边往泥里陷,最后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 如果结局只能是痛,愿它早点止。你认同哪条路,也可以说说你的理由。谁都不喜欢这场戏,但我们都在剧场里
这么多的田地,给五百万都不会搬吧![赞][赞][赞]
【33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