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陈毅趁主席外出,干了两件离谱的事,毛大笑:他就是那样的人 那是1960年的

枕猫啊大世界 2025-11-27 16:38:07

60年陈毅趁主席外出,干了两件离谱的事,毛大笑:他就是那样的人 那是1960年的9月,北京的金秋时节。古巴的一位重要客人来了,他就是古巴外交部部长劳尔罗亚加西亚。这时候中国和古巴刚建交不久,这可是大事儿。 不巧的是,毛主席当时正去外地视察工作,没在北京。接待外宾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身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肩上。 两人在会客厅里聊得很投机,从国际局势聊到两国友谊,一聊就是几个钟头。陈毅这人,大家都知道,性子直,不耐烦那些虚头巴脑的套路。看着外宾聊得有点累了,他眼珠子一转,大手一挥:“走,带你去个好地方放松放松!” 这一带,直接把人带到了中南海毛主席的私人住所——那里的游泳池。 古巴外长觉得这是中国把他当“自己人”了,连领袖的私人泳池都开放给他,感动得不行,两国的关系瞬间拉近了一大截。 游完泳,送走了外宾,陈毅没急着走。他游累了,竟然直接晃悠进了毛主席的卧室。看着那张熟悉的床,他二话没说,脱了鞋就往上一躺,没一会儿,呼噜声就响起来了。 等工作人员急匆匆赶来时,陈毅已经在主席床上睡得正香。 等陈毅这一觉睡醒,他还忍不住吐槽起来了。他揉着腰对工作人员抱怨:“你们怎么搞的?主席这床也太硬了!而且这床板斜得厉害,睡着老往下滑,想翻个身都费劲,也不给换个好点的。” 后来毛主席回到北京,保卫科的人战战兢兢地把这两件事汇报了。他们本以为主席会觉得陈毅逾越了规矩,没想到毛主席听完,乐得前仰后合,摆摆手说了那句经典的话:“陈毅嘛,他就是那样的人,随他去!” 毛主席为什么这么纵容陈毅?这得从陈毅这个人的“本事”和“性情”说起。 1958年,周总理因为国事繁忙,决定卸任外交部长,中央决定让陈毅接棒。起初陈毅是拒绝的,他觉得自己是带兵打仗的粗人,说话嗓门大,甚至有点“匪气”,怕在国际舞台上给国家丢脸。 但毛主席和周总理看中的,恰恰就是他身上的这股子“硬气”。当时的新中国,外部环境恶劣,美苏两个大国轮番施压,我们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敢说硬话的外交部长。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得太对了。 有一次记者会上,西方记者不怀好意地问起中国搞核武器的事儿,试图给中国扣上“好战”的帽子。陈毅那暴脾气上来,直接拍了桌子,留下了一段至今听来都让人热血沸腾的发言:“老子就是好战分子!我们中国想要和平,可你们非要逼着我们打仗。既然要打,老子奉陪到底!我盼打仗盼得头发都白了!” 他紧接着强调,中国研制核武是为了自卫,绝不首先使用。这种“流氓”式的坦荡,反而让那些习惯了外交辞令的西方记者不知所措,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骨头有多硬。 毛主席喜欢他,就是喜欢他这种“真”,这种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的立场。他去毛主席那儿“蹭床睡”,在毛主席看来,那是陈毅没把他当外人,是真正的战友才会有的松弛感。 陈毅和毛主席的交情,那不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那是从井冈山时期的战火里淬炼出来的。 1928年井冈山会师,两人一见如故。毛主席后来用“相见恨晚,相慰平生”这八个字来形容他们的初见。那时候,红军日子苦啊,但两人有个共同的爱好——写诗。 毛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陈毅的诗词豪放爽直。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有意思的是,陈毅对毛主席的诗词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基本能倒背如流。 战争年代,他们是生死之交。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生死存亡,陈毅和周恩来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这一边,支持他的军事指挥。这种信任,是在尸山血海里堆出来的。 和平年代,他们是治国搭档。 解放上海的时候,大家都担心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管城市。陈毅搞了个《入城守则》,规定解放军“不准开炮、不入民宅”。几十万大军进城,为了不扰民,愣是全睡在马路上。这事儿震动了全世界,毛主席看到陈毅的报告,连写了四个“很好”。 所以,当陈毅在1960年“擅闯”中南海时,毛主席心里其实是高兴的。在他那个高处不胜寒的位置,能有一个敢在他面前不拘小节、敢睡他床、敢吐槽床硬的朋友,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这说明陈毅对他,没有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恐惧,只有坦坦荡荡的兄弟情。 然而,岁月不饶人。这份深厚的情谊,在1972年迎来了一个悲伤的节点。 那一年,陈毅元帅病逝。当时的毛主席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行动不便,且加上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按照原来的安排,毛主席是不出席追悼会的。 但是,就在追悼会开始前不久,毛主席突然决定:我要去! 工作人员根本来不及准备,毛主席甚至连正装都没换,穿着睡衣,披了件大衣就往八宝山赶。这是毛主席晚年极少次公开露面之一,也是他唯一一次参加开国元帅的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看着老战友的骨灰盒,毛主席眼含热泪,深深鞠了三个躬。他紧紧握着陈毅夫人张茜的手,声音颤抖地说:“陈毅是个好同志,他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做出了贡献。”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枕猫啊大世界

枕猫啊大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