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把台湾解放了,对世界格局会有什么影响?一点不夸张的说,台湾解放能让中国至少提前20年完成百年复兴大业。收回这个仅占国土面积0.37%的岛屿价值,相当于再造三个珠三角,台湾解放所带来的战略价值更是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高雄科学园区的台积电5纳米生产线正24小时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晶圆的瞬间,全球半数以上的高端芯片正从这里诞生——这就是台湾,一个被太平洋与台湾海峡环抱的岛屿,却像一枚楔子,钉在第一岛链的核心节点上。 从军事地图上看,台湾恰好卡在琉球群岛与菲律宾之间,构成了所谓“第一岛链”的关键锁钥。过去几十年,外部势力通过对台军售、情报合作,在这里编织起监视中国海军的网络,辽宁舰穿越宫古海峡时总有不明潜艇跟踪,福建舰试航时美军侦察机频繁抵近——海峡那道无形的线,成了中国远洋力量难以逾越的门槛。 当台湾回归,这道门槛将彻底消失。海峡从地缘博弈的前线变为两岸共同的内水,厦门港的军舰可以直抵基隆港补给,潜艇部队无需绕行巴士海峡即可进入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封锁网络,将出现一个无法修补的缺口。 有人担忧统一可能引发短期阵痛,但别忘了,2023年两岸贸易额仍达1659亿美元,民间交流从未真正中断——血脉相连的纽带,早已为和平融合铺好了路基。 经济领域的变革会来得更直接。台湾半导体产业年产值超1150亿美元,占全球先进制程代工市场的56%,台积电的5纳米工艺更是独步全球。统一后,上海张江的芯片设计团队无需再通过第三方合作,就能直接调用高雄工厂的产能;华为海思的新架构芯片、比亚迪的车规级芯片,将彻底摆脱“代工受制于外”的困境。 这不是简单的产能叠加。当台湾的半导体人才与大陆的应用市场结合,AI算力芯片、新能源汽车芯片的研发周期可能缩短一半;当台北的金融经验与上海的资本实力整合,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将转化为科技攻关的弹药——这种化学反应,绝非“三个珠三角”的简单类比,而是整个产业链从“跟跑”到“领跑”的跃升。 历史早有定论。三国时期吴国船队首次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清朝将台湾纳入福建省管辖,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更是写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所谓“争议”,不过是外部势力炮制的谎言。 当台湾海峡不再是地缘博弈的前线,而是两岸共同的内水,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会以怎样的速度展开?或许用不了十年,我们就能看到:高雄的晶圆与武汉的光模块、合肥的存储器组成“中国芯铁三角”,台北的金融中心与香港、上海形成跨境人民币结算枢纽,基隆的港口与厦门的自贸区共同打造亚太物流新节点。 短期看,两岸经贸融合可能让中国GDP总量提前突破30万亿美元;长期而言,中国将彻底摆脱“岛链困局”,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主动性显著增强。 当高雄的晶圆厂与上海的设计中心实时协作,当厦门的军舰与基隆的港口共同守护海峡,这0.37%的国土,正成为民族复兴最坚实的基石——百年复兴的倒计时,或许真的可以提前按下加速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