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江苏徐州,80后男子离家时,突然跪在大门口,对着房间三叩首!跪别再无亲人的老家,原来,父亲3年前去世,母亲重病在养老院已是最后时光,此次回家是探望母亲,他锁好门后将钥匙藏在门口砖头下离去。网友:“门后犹存训子棍,堂前再无唤儿声”! 这个出生于80年代的男人,18岁就离开老家去天津读大学,后来在那里成家定居,一年到头也就能回老家一两趟。 他的老家是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盖起来的,还是当时村里第一栋青砖瓦房,小时候他总在院子里追着鸡跑,母亲就在灶台边喊他吃饭。 2018年他特意攒了钱,把老宅翻盖一新,墙面刷得雪白,窗户换成了密封的断桥铝,就想让父母能住得舒服些,父亲在新翻的房子里住了4年,每天都要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直到2022年突发心脏病去世,没来得及留下太多叮嘱。 母亲从2019年开始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一开始只是记不住事,煮着饭会忘了关火,后来慢慢认不出人,连他这个儿子都偶尔会叫错名字。 一开始范先生还能请同村的保姆在家照顾,今年年初母亲病情突然加重,连自己吃饭、翻身都做不到,只能送进离家不远的养老院,医生说已经是最后的时光,让他多抽时间陪陪。 11月24日这天,范先生特意请了年假回老家,先去养老院探望母亲,到养老院时,母亲正躺在床上昏睡,他坐在床边握着母亲的手,喊了好几声“妈”,母亲只是眼皮动了动,没能睁开眼,嘴角却轻轻撇了撇,像是在回应。 陪了母亲两个多小时,他才起身回了趟老宅,这栋房子已经空了快一年,只有二哥或者三叔偶尔会过来开窗通通风、瞅一眼。 推开大门时,院子里的草已经长到了脚踝,风一吹就沙沙响,堂屋八仙桌上,父母的遗像蒙着一层薄灰,相框边缘被摸得发亮,那是以前父亲没事就会擦一擦的痕迹。 他从墙角找了块干净的抹布,小心翼翼地把遗像擦干净,又走到父母的房间,把落灰的床铺重新铺好,床单还是母亲当年织的粗布,摸起来糙糙的,却带着熟悉的温度。 衣柜里还挂着母亲没织完的毛衣,袖口有明显的缝补痕迹,那是他小时候调皮划破衣服,母亲连夜给补好的;墙上挂着父亲的旧草帽,帽檐已经磨破,那是父亲下地干活时一直戴的。 他站在屋里愣了好久,仿佛还能听到父亲坐在门槛上磕烟袋的声音,能闻到母亲在厨房烙饼的香味,等收拾好要走,他摸出钥匙锁门的瞬间突然停住。 以前每次离开,父亲总会站起身送他到村口,反复叮嘱“在外照顾好自己,别太累”,母亲会扒着门框喊“路上揣好干粮,别饿着”,可现在风从门缝钻进来,只有墙根那根父亲以前用来“训他”的木棍还靠在那儿,安安静静的,落满了灰尘。 他没多想,直接跪在冰凉的水泥地上,对着堂屋父亲遗像的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头,额头碰到地面时发出闷闷的声响,每一下都像是敲在人心上。 起身时,他的眼眶已经泛红,抬手拍掉膝盖上的灰,又弯腰把钥匙塞进门口第三块松动的青砖底下,做完这一切,他转身往村口走,走几步就回头望一眼,直到老宅的门彻底消失在树影里,才慢慢加快了脚步。 这条视频传上网后,评论区好多人都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有人说:“门后犹存训子棍,堂前再无唤儿声”,短短十四个字,让无数人瞬间破防; 还有网友说:“我爸走的那年,我锁老家门时也在门口蹲了半小时,原来不是舍不得房子,是舍不得那个总等我回家的人”; 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以前总嫌回家要听父母唠叨、要收拾满是灰尘的床铺麻烦,总觉得日子还长,以后有的是时间陪伴。 可真等没人再站在门口等你、没人再追着你塞吃的、没人再为你唠叨操心,才懂“家”从来不是那几间屋子,是屋里亮着的灯、灶上温着的饭,是父母眼角的皱纹、鬓角的白发,还有不管多晚都等着你进门的人。 那些曾经觉得“烦”的叮嘱,那些以为理所当然的陪伴,后来都会变成再也摸不到的温暖,变成藏在心底最珍贵的回忆。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泪目!江苏徐州,80后男子离家时,突然跪在大门口,对着房间三叩首!跪别再无亲人的
小张主张
2025-11-26 03:37:48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