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正在酿成“大祸”!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警告,亚洲各国眼看西方打压中国却一声不吭,这是个致命错误。 警报声已经在亚洲上空拉响,但这一次,大多数国家选择了捂住耳朵。新加坡老牌外交家马凯硕把话挑明了:面对西方针对中国的绞杀网,亚洲如果继续装聋作哑,就是在亲手给自己挖坟墓。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外交辞令,而是看着账本得出的血淋淋结论。 只要去工厂车间走一圈,就能明白这所谓的“沉默”有多昂贵。整个亚洲的经济大动脉早就缠绕在一起,你想割断中国这条主血管,越南的纺织机就得停转——他们67%的面料指望着北方运来;印尼的矿山也得瘫痪,那里挖出来的镍矿,很大一部分是等着装船运往中国做电池的。 美国人从2018年搞芯片法案,到2022年筑起“小院高墙”,嘴上喊的是制裁,手里拿的却是手术刀,正准备把亚洲肢解。这后果谁在买单?看看日本车企就知道了,跟着制裁大棒起舞,结果是本田在华销量暴跌三成,丰田也栽了跟头;还有被当枪使的澳大利亚,红酒出口一口气蒸发了97%。 韩国人手里那四成要卖给中国的半导体,日本人那五成运往中国的精密零件,这哪里是地缘政治的博弈,分明是自砸饭碗的闹剧。 这种对于危机的敏锐嗅觉,源于马凯硕极不寻常的人生履历。他不是坐在象牙塔里画图纸的学者,而是一个从1948年新加坡殖民地贫民区摸爬滚打出来的实干家。 作为印度教徒移民的后代,他靠着奖学金一路读到哲学硕士,却把半辈子扔进了最凶险的外交前线。 1973年,当红色高棉的枪炮声在柬埔寨炸响时,他正负责组织撤侨,亲眼见过冷战绞肉机是怎么摧毁一个国家的。 正因为他在联合国安理会两次担任轮值主席,在刀光剑影的国际博弈桌上坐了几十年,所以当看到英国航母2021年开进亚太,看到美军拉着菲律宾搞演习、甚至试图拼凑“亚洲版北约”时,他比谁都清楚这背后的剧本:这是要把亚洲拖回那个他在七十年代竭力逃离的动荡泥潭。 现在的局势,就像是一场公开的智商测试。一边是实打实的基建狂魔,一条中老铁路就能让老挝这种内陆国的GDP直接拉升1.5%,让400万人受惠;RCEP生效才三年,区域内的贸易热度就让参与者的进出口额飙升。 另一边却是赤裸裸的军备竞赛,美国军费飙到9000亿,逼着日本防卫预算破6万亿日元,逼着韩国把5%的GDP以此为名扔进去。 中国在忙着让8亿人脱贫、修出4万公里高铁,用仅为美国零头的军费维持着和平;而西方忙着兜售焦虑和武器。 印度本想着借西方的东风搞大国梦,结果退出了RCEP,苹果代工厂的活儿也没接稳,反倒是那些即使面对压力也要把生意做下去的东盟国家,享受着出口十年翻三倍的红利。 历史这面镜子虽然有时候并不讨喜,但照出来的都是真相。当年金融风暴,是谁顶着压力不贬值稳住了局面?又是谁通过广场协议让日本经济在轮椅上坐了三十年? 马凯硕在纽约和东京反复大声疾呼,无非是想叫醒装睡的人:保护费从来都不是白交的,那个在大洋彼岸挥舞关税大棒的人,连自己曾经最亲密的盟友都照割不误,亚洲这些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国家,又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幸免? 所谓的“去风险”,去的不是风险,而是亚洲在这个世纪翻身的最后机会。沉默不语,不叫明哲保身,那叫坐以待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