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谁都不敢得罪的新加坡,如今却在中日之间挑明了立场?新总理黄循财在一次国际论坛上的表述,不仅打破了惯常的外交中性,还让原本平衡的大国关系出现微妙裂缝。 新加坡一向被称为 "大国夹缝中的聪明人",从李光耀时代开始,小国生存的基本原则就是:不选边、不站队、两头讨好。 靠着这种 "谁都不得罪" 的姿态,新加坡不仅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还成了中美争斗之间难得的 "安全区"。 以前的新加坡,不管是面对美国的军事拉拢,还是中国的经济合作,基本上都能保持一个 "既来之则安之" 的态度。 美国在樟宜有驻军,中国则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外交场合上,新加坡既支持中国提出的区域合作倡议,也不拒绝和西方国家搞军事演习。 但黄循财最近的表现,似乎要打破这个平衡,他在彭博创新经济论坛晚宴上 (2025 年 11 月 19 日) 讨论中日关系时,提到了 "尖阁诸岛" 这种表述,并表示希望中日两国能够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同时以东南亚国家与日本和解为例,建议双方 "将历史搁置,向前迈进"。 问题在于,作为一个没有直接涉事的新加坡,为何突然在这样一个争议点上公开表达立场? 要知道,他在 2025 年 10 月访华时,才刚刚重申对中国政策的支持立场,还表达了对区域合作的积极态度。短短一个月不到,就有这样的表态,实在让人疑惑。 黄循财这次的发言背后有更深的战略考量,新加坡对外依赖太强,它的水资源要靠马来西亚,货物运输要靠马六甲海峡,能源供应也高度依赖国际市场。 一旦区域局势不稳或者大国关系恶化,新加坡首当其冲。 眼下,中国和马来西亚正在加速推进一系列基础设施合作,尤其是在港口和交通方面。这些合作虽然主要服务于双边贸易和区域互联互通,但客观上可能会为区域航运格局带来多元化选择。 再者美国在区域内越来越强调 "印太战略",不断要求盟友表态、站队。即便新加坡不是正式的军事盟国,也难以完全游离在外。 黄循财可能是在压力下试图释放善意信号,表明自己 "不是局外人",希望换来更高的安全保障。 问题是,新加坡如果真要 "选边",后果也绝不会轻松。中国一向重视新加坡的中立性,把它看作一个可以沟通、可以协调的平台。 如果新加坡在敏感问题上频繁向美日靠拢,中国可能会重新评估与新加坡的合作方式。不排除在一些多边平台上减少新加坡的参与度,或者在经济上逐步转向其他更中立的国家。 新加坡可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中国连续多年是其最大贸易伙伴,金融、制造、科技领域的合作层层交织,真要冷下来,冲击不会只停留在外交层面,很可能会直接影响新加坡国内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稳定。 更大的问题,是东盟内部对新加坡的信任也会动摇。新加坡一直在东盟中扮演桥梁角色,协调各国之间的立场。 如果它开始明显偏向美日,其他成员国很可能会担心新加坡是不是还能代表整个东盟的利益。这会影响到区域协定的谈判效率,甚至导致东盟对外发声越来越分裂。 还有一个更隐蔽但更危险的风险,那就是地缘安全问题。一旦新加坡被视为美国在亚洲的 "前沿哨所",那它就不再是 "局外人"。 在任何区域矛盾升级、甚至爆发冲突的情况下,它的军事基地、港口、机场都有可能成为对手的目标。 新加坡是要继续做那个 "谁都能信任" 的中间人,还是转身成为某一方的 "安全附庸"?这是它需要尽快回答的问题。 你觉得新加坡这次真的是在 "选边" 吗?它还能回到中立路线,继续当那个聪明的调停者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用户10xxx49
新加坡屁股早就坐歪了,上次中美谈判选择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就可见一斑,坡县继续作死下去就是香港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