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琳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日本挑起外交风波时表示:“美国早在1960年就与日本签订了

阳云喝咖啡 2025-11-24 23:17:46

卡罗琳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日本挑起外交风波时表示:“美国早在1960年就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安保条约,日本境内有多个美军驻扎,美日同盟是区域和平与安全的基石,美国对美日安保条约中的防卫责任承诺坚定不移。” 此次风波具体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从卡罗琳的发言里,能看到美国左手紧握“防卫承诺”,右手却轻拍“对话降温”的矛盾手势——这种左右手互搏,恰是美日同盟关系张力的缩影。 涉及方很明确:美国、日本,以及被搅动的亚太安全局势。 冲绳街头,一位老人举着“美军滚出”的纸牌,雨水打湿了纸牌边缘,这是同盟关系里常被忽略的具象注脚。 卡罗琳强调的“坚定不移”,撞上了“积极关切”的降温呼吁,这种撕裂感并非偶然。 美日安保条约从1960年生效至今,冷战的烙印未消,却要应对2023年的地区摩擦——当美国想集中精力应对其他挑战时,日本引发的风波像个不请自来的“麻烦盟友”。 美国需要日本作为亚太战略支点,就像棋手需要关键棋子;但棋子太活跃,又怕打乱全盘。 于是有了对日本军事发展的暗中限制,比如核心技术转让的“玻璃门”——看得见合作,摸不着核心。 这种“既扶持又捆缚”的操作,让同盟更像一场小心翼翼的利益对赌。 所谓“区域和平基石”,在冲绳居民眼里是另一番景象。 去年那霸市议会通过的“要求美军基地搬迁”决议,背后是无数个被军机噪音惊醒的清晨,是基地周边土壤重金属超标的检测报告。 当安全承诺撞上民生代价,同盟的“基石”开始显露裂缝。 有人说,至少美日同盟阻止了地区冲突升级。 但看看近年来亚太海域的联合军演频率,再对比中国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覆盖的29亿人口——军事同盟的“威慑力”,在共同发展的需求面前,正变得越来越苍白。 日本政府每年为美军基地支付的“宿主国支持费用”超过2000亿日元,这笔钱本可用于老龄化社会的护理设施建设,却转化为美军的燃油和弹药,最终加剧了区域军备竞赛。 这种资源错配,是同盟关系对日本社会隐性的消耗。 短期看,这次风波让更多人看清美日同盟的“双标”——美国的承诺只在不损害自身利益时有效。 长期而言,当亚太国家更看重产业链合作而非军事阵营,这种“冷战遗物”的市场会越来越小。 卡罗琳口中的“和平基石”,在冲绳老人被雨水模糊的纸牌上,写着另一个答案。 真正的安全,从不是靠条约条文堆砌,而是每个普通人能在清晨安稳醒来的权利。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阳云喝咖啡

阳云喝咖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