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怕冷但又说不出具体哪冷?是胸口发寒、心慌慌,还是小腹发凉、一吃凉的就胃疼?其实这都是不同脏腑缺了阳气、积了寒气!今天咱就像唠家常似的,把9味专门补阳气的中药说透,每个都对准一个脏腑的寒气,啥情况用、能解决啥问题,一听就懂,再也不用瞎吃温阳药~ 先跟大家说个小逻辑:身体的阳气就像“小火炉”,每个脏腑都需要它供暖,哪个脏腑的火炉灭了,寒气就来了,对应药材就专门给那个火炉添柴! 1. 心寒(心阳不足):找桂枝 总觉得胸口发寒、心慌心悸,脉搏跳得忽快忽慢,甚至感觉有股气往上冲胸口(就是老辈人说的“奔豚”)?这是心阳不够,血脉不通顺。 桂枝性温,能帮着补心阳、通血脉,把胸口的寒气散掉,让心跳稳下来,尤其适合心阳不振导致的这些问题,就像给心脏添了把小火。 2. 肝寒(肝经有寒):找吴茱萸 是不是总偏头痛(尤其是头顶疼)、疝气疼,或者女生经期痛经特别厉害,一受凉更严重?这是肝经积了寒,还堵着气了。 吴茱萸是治肝寒的“能手”,能散肝经的寒,还能理顺肝气,不管是寒凝引起的头痛、疝气痛,还是冲任虚寒的痛经,都能对症,就是味道有点冲,但效果很实在。 3. 肺寒(肺经有寒):找生姜 感冒初期流清鼻涕、怕冷、轻微咳嗽,不敢吹风?这是肺里进了寒气,生姜就能搞定! 生姜平时做菜常常用,它性温能祛风散寒,虽然发汗力度不强,但对付风寒感冒轻证特别合适,比如煮碗生姜红糖水,既能暖身子,又能帮肺里的寒气排出去,还能和其他感冒药搭配增强效果。 4. 肾寒(肾阳不足):找附子 浑身怕冷、手脚冰凉到骨子里,阳痿宫冷、夜尿多,甚至阴寒水肿、连感冒都总不好?这是肾阳亏虚,身体的“根火”弱了。 附子可是温阳的“猛将”,能通行全身十二经,上补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不管是哪个脏腑的阳虚,只要寒得厉害都能用。但要注意:附子有毒,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而且得遵医嘱,绝对不能自己随便抓来吃! 5. 脾寒(脾阳不足):找丁香 胃里总觉得冷、一按就疼,吃点凉的就腹泻,甚至男生有阳痿、女生宫冷?这是脾阳不够,脾胃运化不动寒气。 丁香能温中散寒,还能温肾助阳,既解决脾寒导致的胃冷腹痛,又能调理肾虚引起的阳痿宫冷,一举两得,平时做菜放一点也能辅助暖脾胃。 6. 胃寒(胃阳不足):找胡椒 脘腹冷痛、吃啥都想吐,甚至反胃没胃口,一吃热的就舒服?这是胃里积了寒,消化功能弱了。 胡椒性热,专门针对胃寒,能散胃里的寒气、止疼痛,不管是直接吃点白胡椒,还是做菜时放一点,都能帮着暖胃,改善呕吐和没胃口的问题。 7. 膀胱寒(膀胱阳虚):找乌药 尿频、夜里总起夜,甚至小孩遗尿?这是膀胱里有寒气,肾阳管不住小便了。 乌药能温肾散寒,专门除膀胱里的冷气,还能缩尿止遗,不管是大人尿频,还是小孩遗尿,只要是膀胱虚冷导致的,用它都对症,温和不刺激。 8. 大肠寒(大肠阳虚):找肉桂 总觉得肚子冷、一受凉就拉肚子,或者脘腹冷痛、吃了凉的更疼?这是大肠里积了寒,运化不动。 肉桂性热,能祛根深蒂固的寒气,还能补阳气、止疼痛,不管是寒邪引起的腹痛,还是脾胃虚寒导致的腹泻,都能帮着暖大肠、稳消化,平时炖肉放一点也能辅助驱寒。 9. 小肠寒(小肠阳虚):找茴香 疝气疼痛、睾丸坠痛,或者肾虚腰痛,一受凉就加重?这是小肠里有寒,还影响到了下焦。 小茴香盐炙后专门走下焦,能温肾祛寒、止疝气痛,不管是男生的疝气、睾丸坠痛,还是肾虚引起的腰痛,都能对症,平时做卤味、炖菜放一点,也能悄悄散下焦的寒气。 这些疑问,一次性说清楚 - 「生姜就是做菜的,真能补肺寒?」当然能!平时做菜放生姜,或者煮生姜红糖水,轻微的风寒感冒、肺寒咳嗽都能辅助调理,安全又日常。 - 「附子有毒,谁敢用啊?」附子确实有小毒,但药店卖的都是经过炮制的,毒性已经降低,只要遵医嘱控制剂量,就能安全用,千万别自己挖生附子吃! - 「我浑身都冷,能不能把这些药一起吃?」绝对不行!每种药针对一个脏腑,乱混着吃要么上火,要么没效果,甚至可能中毒,得先分清自己主要是哪个脏腑寒,再对症选。 最后跟大家提个关键提醒:这些药都是温性的,体质偏热的人(比如总上火、口干舌燥、大便干)可千万别碰!而且一定要先分清自己是哪冷,比如总心慌就是心寒,总胃疼就是胃寒,别瞎吃。最好咨询医生,尤其是附子这种有毒的,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避免吃错上火或中毒。 你平时是哪里怕冷?有没有心慌、痛经、尿频这些情况?对照着看看,可能是哪个脏腑缺了阳气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