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终究还是说出了震惊世界的大实话!11月20日,纽约时报刊文直言,中国不光

罗普娱记 2025-11-23 10:31:14

美国媒体终究还是说出了震惊世界的大实话!11月20日,纽约时报刊文直言,中国不光顶住了美国全方位的经济施压,还凭着在美国依赖的全球供应链里的主导地位,用更有威慑力的反制手段成功反击,而经历数十年产业空心化的美国,没做好准备不说,压根没心思也没实力给出像样回应。 这些年美国对中国的施压,那真是花样翻新,从给中国商品加关税,到卡高科技企业的脖子,再到逼盟友一起排挤中国产品,恨不得把路都堵死。 最开始不少人担心,咱们出口的衣服鞋子、家电手机会不会卖不出去?那些需要进口零件的工厂会不会停工? 可实际情况是,超市里的中国货没断过,咱们的手机、汽车反而越卖越火,连美国本土的商店都离不开咱们的供应链,这到底是为啥?核心就是咱们攥住了全球供应链的命门,而这个命门,恰恰是美国自己丢了的东西。 咱们中国的供应链有多厉害?简单说就是“啥都能造,啥都能造全”。从家里用的锅碗瓢盆、手机电脑,到工厂用的大型机械,再到高科技领域的芯片材料,咱们形成了一条从头到尾的完整产业链。 就拿手机来说,从屏幕、电池到里面的小零件,不用找第二个国家,在咱们国内就能凑齐所有配件,而且质量靠谱、价格实在。 全球一半以上的家电、三分之二的手机都是咱们造的,这种规模和完整性,现在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更关键的是,有些别人造不了的关键东西,咱们能造。美国现在闹得最头疼的就是关键矿产,像稀土、锂、镓这些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却是造电动汽车、半导体芯片、甚至战斗机的必需品。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摆着,他们12种关键矿产完全靠进口,29种一半以上要从国外买,其中稀土70%来自中国,造芯片的镓更是几乎100%依赖咱们。之前咱们稍微收紧了一点中重稀土的出口,美国的F-35战机生产线就受了影响,弹药厂也因为缺锑减产了。 反观美国,这些年早就把制造业的家底败得差不多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企业觉得在本土开工厂成本高,就把生产线一股脑搬到了国外,自己只搞金融、互联网这些来钱快的行业,慢慢就变成了“只买东西不造东西”。 现在想重新捡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建一个矿山或者工厂,光审批就得七八年,比咱们抱个孙子都慢;年轻人都愿意去互联网公司挣快钱,没人愿意去工厂当工人,懂技术的工程师平均年龄都超55岁了;资本市场更是只盯着科技股,投给矿业的钱连互联网公司的零头都不到。 就说美国想搞新能源汽车吧,喊了好几年口号,可造汽车电池的锂、钴这些材料,还是得从中国进口。他们给美洲锂业投了几十亿美元贷款,结果工厂要到2028年才能投产;想搞稀土加工,就算有政府补贴,连萃取剂这种关键材料都得从中国买。 拜登政府搞的那些补贴政策,治标不治本,根本解决不了工厂建不起来、工人招不到、产业链接不上的根本问题。特朗普现在干脆让政府直接当“股东”,花钱买矿产公司的股份,可这也救不了几十年的产业空心化。 美国的施压不仅没伤到咱们,反而把自己坑了。他们给中国商品加关税,本想让中国货涨价没人买,结果中国企业转头就把货卖到了东南亚、欧洲,全球市场份额一点没少。 反而美国老百姓发现,超市里的东西越来越贵,因为美国本土造不出来,进口别的国家的产品比中国货还贵。 美国的苹果、特斯拉这些大公司也急得跳脚,他们的产品需要中国的零件,也需要中国的大市场,跟中国闹僵了,自己的利润也跟着缩水。 咱们的反制手段看着不张扬,却一下戳中美国的要害。除了合理调控关键矿产出口,咱们还在不断升级自己的产业。 之前美国卡华为的芯片,现在华为不仅突破了技术瓶颈,还带动了一批中国芯片企业成长起来;比亚迪的电动汽车销量已经超过特斯拉,市值比美国福特、通用加起来还高。 咱们不是跟美国硬碰硬,而是把精力放在把自己的产业链做的更结实,把市场铺得更开,这样不管美国怎么折腾,咱们都有底气。 《纽约时报》说美国“没心思也没实力给出像样回应”,这话一点不假。美国现在就像个空有架子的壮汉,看着唬人,实则肌肉早松了。想跟中国比供应链,咱们有完整的生产线和熟练工人;想跟中国比产业韧性,咱们能快速调整政策,集中力量突破短板。 而美国产业空心化的病根太深,短期根本治不好,想靠搞施压转移矛盾,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说到底,中国能顶住压力,靠的不是运气,是几十年踏踏实实搞制造业攒下的家底,是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给的底气。美国的困境也告诉我们,实体经济才是国家的根本,光靠玩金融、搞投机是撑不起大国地位的。 现在全球供应链都在往中国靠拢,这不是谁强迫的,是市场选出来的——因为中国能稳定、高效、低成本地造出全世界需要的东西,这就是咱们最硬的实力。

0 阅读:118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