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年,名妓严蕊被朱熹抓进大狱,狱卒扒掉了她的衣服,强迫她趴在冰冷的地砖上,

名城探寻 2025-11-23 09:14:54

1182年,名妓严蕊被朱熹抓进大狱,狱卒扒掉了她的衣服,强迫她趴在冰冷的地砖上,朱熹为了逼严蕊承认与太守之间的不正当关系,任由狱卒用藤条反复抽打她的身体,谁知严蕊却死不认罪。 这场风波的核心,是朱熹与台州太守唐仲友的激烈冲突。当时朱熹以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的身份巡视台州赈灾,刚到任就接到四十七名百姓控告,列举唐仲友促限催税、贪污官钱、伪造会子等八大罪状,其中“嫖宿官妓”一条直指严蕊与唐仲友有染。 严蕊本是书香门第出身,父被害后沦为营妓,艺名严蕊,善琴弈书画,更通诗词,是远近闻名的才女,且始终坚持卖艺不卖身。 唐仲友任台州太守时,常邀她赴宴吟词,曾以“红白桃花”为题命她赋词,她即席吟出“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的《如梦令》,唐仲友大为赞赏,不仅赏赐丝绢,还承诺为她脱籍安置。 朱熹认定严蕊是扳倒唐仲友的关键,将她投入大狱严刑逼供。藤条抽打在皮肉上的声响在狱中回荡,血珠渗过破碎的衣衫滴在地砖上,狱卒见她疼得浑身颤抖,劝她认下也不过再加几杖,何苦受这份罪。严蕊却始终咬紧牙关,只承认公务宴会上的诗词唱和,绝口不认所谓“不正当关系”。 她心里清楚,自己一旦招供,唐仲友的罪名便会坐实,而这份诬陷背后,藏着的是官场与学派的复杂纠葛。 朱熹弹劾唐仲友,绝非单纯的执法问责。唐仲友是永康学派的核心人物,主张功利实用,与朱熹倡导的理学格格不入,两人学术观点早已针锋相对。更棘手的是,唐仲友与当朝宰相王淮有姻亲关系,朱熹的前三道弹劾奏疏全被王淮压下,唐仲友反而得以升迁江西提刑。 这让朱熹更为愤慨,后续三道奏疏措辞愈发严厉,甚至直言“有人阴为主张,擅捂消息”,公开揭露官场串通的黑幕。严蕊的供词,成了朱熹打破僵局的唯一希望,这也是他对一名弱女子动用上酷刑的根本原因。 严刑拷打持续了数月,严蕊两次受杖刑,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却始终未松口半句。她的坚守,戳破了朱熹“执法严明”的表象——连唐仲友有几个儿子这样的基本事实,朱熹在奏折中都能写错,足见其取证的草率与急切。 案件最终闹到宋孝宗面前,王淮却轻描淡写地将其定性为“秀才争闲气”,说两人不过是学派之争。孝宗无奈,只得免去唐仲友新职,调朱熹任江西提刑。朱熹见弹劾目的未达,愤而拒绝任命,辞职归乡。 接替朱熹处理此案的是浙西提刑张诏,并非野史中所说的岳霖。张诏核查后发现,所谓“嫖宿官妓”并无实据,下令将包括严蕊在内的涉案人员全部无罪释放。 出狱时有人问她归宿,她留下了那句流传甚广的“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虽后世对词作者有争议,却精准道出了这位才女对平凡自由的渴望。唐仲友罢官后仍为台州修桥募捐,直至耗尽家财,而朱熹则在多年后遭遇“庆元党禁”,理学被禁,郁郁而终。 这场公案里,严蕊成了最无辜的牺牲品,却以最硬的骨气赢得了尊重。她的坚守,打破了“风尘女子无气节”的偏见,也让这场夹杂着学派斗争与官场博弈的闹剧更显荒诞。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倡导,在藤条抽打的皮肉与不肯屈服的眼神面前,露出了矛盾的底色。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268

评论列表

冥月松间照清泉尸上流

冥月松间照清泉尸上流

21
2025-11-23 09:31

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微妙玄通 回复 11-23 22:32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现在更是青出于蓝。

紫陌红尘看桃花 回复 11-23 20:49
入木三分

用户14xxx87

用户14xxx87

11
2025-11-23 17:03

理学的真面目!

黑色契约

黑色契约

1
2025-11-23 22:48

无耻之徒的朱熹,满口的仁义道德,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实则是个小人伪君子。如果真的是君子会无胡的去构陷一个无辜之人吗?会去为了名利去准备酷刑伤害无辜之人吗,至于理学,学他去祸害自己的儿媳妇吗?

猜你喜欢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