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卫队统合司令官、海军大将南云宪一郎说,万一中国和日本像乌克兰跟俄罗斯那样陷入长期对抗,日本得提早把后勤补给这一块准备扎实。 他的表面意思是强调战时后勤重要,要提前囤物资、保障运输,深层含义则流露出忧虑:若真长期对峙,该国未必能够撑得住。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典型的岛国,国土面积不大,自然资源更是稀缺。跟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不一样,咱们缺啥基本都能自己造、自己产,粮食能自给自足,能源有多元化的供应渠道,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也能通过国内开采和合理储备保障。 可日本就不一样了,它的柴米油盐这些基本生活物资,还有工业生产离不开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几乎都得靠从国外进口。有数据显示,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常年在40%左右,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粮食都得从海外运进来; 而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99%以上,主要依赖中东地区的供应,这些物资要运到日本,都得靠海上运输线路。 南云宪一郎提到的“后勤补给准备”,其实重点就在这些运输线路和储备体系上。日本的海上运输线一旦出问题,麻烦可就大了。比如,要是遇到长期对抗的情况,运输物资的船只被拦截或者运输通道被封锁,国内的物资储备很快就会告急。 之前有日本媒体报道过,日本的石油储备大概能支撑150天左右,可要是遇上极端情况,消耗速度加快,这个储备时间还会缩短。 而且,除了能源和粮食,日本的工业产业链也高度依赖海外供应链,像汽车制造、电子产业需要的零部件,很多都得从其他国家进口,一旦补给线中断,这些支柱产业很可能会陷入停滞,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为了应对这种潜在风险,日本近年来也在悄悄做一些准备。比如,加强海上自卫队的护航能力,提升对重要海运通道的管控力度;同时,还在扩大国内的战略物资储备规模,在多个地区建立了物资储备仓库,并且鼓励企业增加关键零部件的库存。 另外,日本还在跟一些资源出口国加强合作,试图拓宽供应渠道,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 不过,这些措施也面临不少难题,比如扩大储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而且日本国土面积有限,储备能力终究有上限;拓宽供应渠道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还得考虑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国际局势来看,南云宪一郎的这番表态,也反映出日本对当前东亚安全环境的担忧。近年来,随着地区各国实力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复杂演变,日本在安全政策上的调整越来越明显,不断加强自身的军事能力建设。 不过,后勤补给问题始终是日本的“软肋”,毕竟作为岛国,地理上的局限性很难完全克服。即便做了再多准备,一旦真的陷入长期对抗,物资供应的压力依然会非常大。 其实,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后勤补给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可能出现冲突或对抗的情况下,扎实的后勤保障能起到关键作用。日本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对这一点的感受可能更为深刻。 南云宪一郎的提醒,既是对日本自身安全状况的清醒认知,也从侧面反映出东亚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后续日本会如何进一步推进后勤补给准备,这些准备又会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待持续关注。 官方信源: 1. 日本共同社 2.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