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少年高考后病逝,父母用“免费吃面”让爱在安徽接力

大皖新闻 2025-11-22 08:21:42

这几天,你是否也被同一个故事刷屏?18岁的安徽少年詹胡涛,不幸感染EB病毒,引发凶险的噬血细胞综合征。但他仍坚强参加高考,最终以超出一本线73分的好成绩,拿到大连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然而,无情的病魔最终带走了这个年轻的生命。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又闪耀着爱的光芒,让人倍感温暖。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父母不曾放弃孩子,更有无数陌生人向詹胡涛伸出援手:从未见过面的大学师生、当地公益组织、天南地北陌生的网友……短短时间,40万的善款向他涌来。只是,那一句句真挚的“胡涛加油”,最终也没能挽留住少年匆匆离去的脚步。11月10日,“詹胡涛号”驶向远方,他带走了所有世间温柔,也留下了无尽思念。在承受巨大悲痛之后,他的父母选择用最朴素的方式,回馈曾经收获的善意。11月18日,他们决定回太湖,待平复心绪后,再重新经营自家面馆,并将张贴“免费吃面”的告示,希望借此温暖遇到困难的人。这不是施舍,而是一种朴素的感恩,让一次性的爱心捐赠升级为可持续的温暖链条。一个个英雄名字熠熠生辉,一张张质朴面孔绽放光彩,安徽省“中国好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这片土地,这里的人,在困境时接受帮助,让善意流淌。爱所发出的回响,在江淮大地此起彼伏。今年1月,一场无声的捐款接力,在岳西县毛畈村村民微信群里自发上演:姚有志1000元、刘结华300元、陈晨500元、严良淑100元……群里的名单和金额不断滚动着,短短6天时间,212户村民,捐出60400元。村民的爱心集结对象,是曾经带领全村脱贫的好干部——王振华,安庆市委办第六批选派干部,2014年至2018年任职毛畈村第一书记。今年1月,王振华因患白血病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不幸出现感染送入ICU治疗。这一消息牵动着村民的心。因为王振华驻村期间,曾带领全村干部、村民一起实干,让全县的“三无”落后村变成典型“先进村”。毛畈村不仅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还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毛畈村民一直念着王振华的好。这一次,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他们用滚烫的爱心表明:你曾为我们点亮灯火,我们也愿为你撑伞。这证明了,你对社会倾注多少真诚,社会就会向你回馈多少温暖。时间再往前推。去年11月,全国28689位爱心人收到了一笔特殊的退款——共计589092元。退款人是胡奇卉,安徽霍山少年金正林的母亲。2019年,金正林确诊急性白血病,面对百万治疗费,走投无路的胡奇卉发起筹款,短时间内筹得善款近59万元。拿到善款的那一刻,胡奇卉就暗暗发誓,将来一定把这笔“借款”归还。因为她只认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即使生如蝼蚁般渺小,也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在她看来,“善良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善良应该是一场轮回。”受助者的诚信与自律,让每一份善意都不会被错付,从而有更多人愿意加入善意传递的队伍。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最珍贵的财富,或许是植根于普通人心中那份朴素而坚定的道德自觉。善意,始于危难时的“伸手”,成于脱困后的“反哺”;善意,是“你为我点灯,我为你撑伞”的双向奔赴;善意,更需守住“不滥用他人善意”的底线。从“詹胡涛加油”,到村民对王振华的帮助,再到胡奇卉退款59万,这些发生在安徽土地上的真实故事,没有豪言壮语,却掷地有声。当善意被接住,又轻轻递出去时,便有更多人能听见那声“谢谢”背后——爱的回响。(安徽时评)

0 阅读:37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