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速公路不用水泥,而用沥青?一位60岁的包工头表示,80%的人不知道,一吨水泥的价格是沥青的十分之一,选择用沥青铺路不是因为贵的好,而是因为这些。 上世纪80年代沪嘉高速刚通车那会儿,用水泥铺路太正常了,那时候路上车少,尤其是重载货车没现在这么多,对路面的考验没那么大。 水泥这东西到处都能买到,拌点砂石浇上去就能成型,成本确实低,刚铺好的时候硬邦邦的,看着特别结实,符合当时的条件。 可随着咱们国家的汽车越来越多,高速公路上的大货车一辆接一辆,载重量也越来越大,水泥路面的毛病就全暴露出来了。 首先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水泥路面太“脆”,一点柔韧性都没有。 咱们都知道热胀冷缩的道理,夏天太阳晒得路面发烫,水泥会膨胀,冬天天寒地冻又会收缩,时间一长路面就会裂出一道道缝,这些缝要是不及时补,下雨下雪的时候水渗进去,冬天一结冰体积膨胀,裂缝就会越来越大,最后整块路面都会坏掉。 而且现在的高速公路大多修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上,路基难免会有轻微的沉降,水泥路面是硬邦邦的整体,路基一沉,路面下面就空了,大货车一压过去,整块板都会断裂,变成坑坑洼洼的,车开过去又颠又危险。 更麻烦的是水泥路面坏了之后维修起来太费劲。不像家里修个墙那么简单,水泥路面只要一块坏了,就得把整个坏掉的板块全敲掉,重新浇混凝土,还得等好几天让混凝土凝固结实才能通车。 这期间高速公路就得封路,来往的车辆都得绕路,耽误事不说,施工成本也不低。 我见过不少早年的水泥高速,修一次就封一大段,司机们怨声载道,而且修补的地方和原来的路面衔接处总有个坎,开车过去“咯噔”一下,特别不舒服。 再看看沥青路面,虽然原料价格是水泥的十倍,但用着是真省心。 沥青这东西有点像咱们平时见的沥青油,拌上石子铺在路面上,压实之后特别平整,而且有柔韧性,就像给路面穿了件有弹性的衣服。 夏天再热,它会稍微变软一点,不会硬撑着开裂,冬天再冷,也能跟着轻微收缩,不容易出现裂缝。就算路基有一点点沉降,沥青路面也能跟着轻微变形,不会一下子就断裂,大货车压上去的时候,它能缓冲一部分压力,不像水泥路面那样硬扛着。 开车的人都有体会,走沥青路比走水泥路舒服太多了,沥青路面平整得很,没有水泥路面那种拼接的缝隙,车开在上面不会颠颠簸簸,胎噪也小,开长途车没那么累。 而且下雨的时候,沥青路面有一定的渗透性,不容易积水,轮胎不容易打滑,安全性也更高。 尤其是晚上开车,水泥路面反光特别强,容易晃眼睛,沥青路面就不会有这问题,驾驶体验好了不止一点半点。 最关键的是沥青路面维修起来太方便了,完全不耽误事。要是路面出现小坑洼或者局部破损,不用整块敲掉,只要把坏的地方挖掉一小块,填上热沥青,用压路机一压,最多几个小时就能通车,甚至有时候当天修当天就能走。就算是需要大面积维护,也能半幅施工,另一半正常通车,不会像水泥路面那样全段封闭。 我查过国外的情况,欧洲有些沥青高速公路都用了五六十年,期间只需要定期给表面做个小修补,根本不用大动干戈,使用寿命比水泥路面长得多。 可能有人会说,水泥路面初始成本低啊,但咱们得算长远账。水泥路面看似铺路的时候花得少,但它的使用寿命一般也就十几年,而且每年都得花不少钱修修补补,封路造成的交通延误带来的损失也得算进去。 而沥青路面虽然一开始花得多,但使用寿命能到二三十年,甚至国外那种长寿命沥青路面能用到五六十年,日常维护的费用特别低,综合下来反而更省钱。 就像咱们买家电,便宜的可能用几年就坏了,总想着修,花的钱加起来比买个质量好的还多,沥青路面就是这个道理,看似贵,实则是性价比更高。 还有个重要原因,现在高速公路的车流量比几十年前多了几十倍,尤其是节假日,车堵得水泄不通,要是用水泥路面,频繁维修封路根本满足不了大家的通行需求。 沥青路面施工速度也快,摊铺、压实一套流程下来效率很高,能尽快投入使用,而且后期维护不耽误交通,这对现在的高速公路来说太重要了。 说到底,高速公路选沥青真不是因为贵就好,而是水泥路面在如今大流量、重荷载、高通行效率的要求下,已经难以胜任了。 沥青路面的柔韧性、易维护、长寿命、行驶舒适这些优点,正好解决了水泥路面的所有痛点,是经过实际检验的合理选择。 咱们过日子都知道,花钱得花在刀刃上,选路面也是一样,不能只看眼前的便宜,得看长期用着省心、划算、安全,沥青路面就是这样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新建的高速公路都清一色用沥青,早年的水泥高速也在慢慢改造升级成沥青路面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