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女子发现楼下的便利店挂横幅清仓甩卖,说是要当晚搬走,结果第二天继续开门营业,还换了新的横幅,女子觉得有趣,就连续拍了十几天,结果等店铺真的关门时,女子心里反倒还有点失落了。网友:什么?居然会真的走啊! 住在广东南沙出租屋的林女士,每天下班都会路过楼下那家杂货铺。 那天傍晚,她远远就看见店门口堆着不少货架,红色纸牌上的低价字样格外显眼,门头上的横幅更扎眼:“今晚交铺退场搬走”。 林女士见过不少类似的清仓套路,大多是喊着要关门,实则卖上十天半个月都不挪窝。 她心里犯嘀咕,这店平时生意不算差,怎么突然要搬? 一时好奇,她走进店里挑了两包零食,留意到货架上的货品确实摆得比平时密集,老板正忙着给顾客装东西,额头上渗着汗。 第二天一早,林女士出门买早餐,特意绕到店门口看了眼。 卷闸门开得好好的,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清仓信息,昨天的横幅没了,换成了新的红布白字:“今晚10点全场搬走”。 她忍不住笑了,果然是熟悉的套路,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存着,想着看看这家店能演多久。 接下来的日子,林女士养成了每天路过必看横幅的习惯,拍照记录也成了日常。第三天的横幅写着“最后3小时关门”,第四天换成“车到打包就走”,到了第五天,横幅上的字歪歪扭扭:“明天不走是小狗”,她看了当场笑出了声。 街坊们也渐渐留意到这变化,路过时总会多瞥两眼,偶尔走进店里,老板会主动递过塑料袋,手脚麻利地帮着打包。 有熟客来买东西,老板会笑着指一指新换的横幅,又低头整理货架上的商品,把卖空的位置补上新货,但林女士发现,补的货越来越少,货架上的空缺慢慢多了起来。 第七天的“拜拜,打包回家”,第九天的“车票已订车到就走”,第十一天的“告别南沙,再见!”。 林女士每天都能在横幅上找到新乐趣,有时还会跟同事分享这些有趣的标语,大家都跟着调侃这老板“拖延症不轻”。 她也确实借着清仓的由头,买了不少家用的小东西,质量跟平时没差,价格确实划算。 第十二天下午,林女士下班回家,想起家里的洗衣液快用完了,正好去店里捡个漏。 走到路口,她习惯性地抬头看横幅,昨天那幅“告别南沙,再见!”还挂着,可卷闸门却拉得严严实实,底下挂着一把新锁。 地上散落着几张废弃的价签,风一吹贴在门脚上,店里的灯也暗着,往常这个点,老板早该在门口招呼客人了。 林女士站在原地愣了几秒,心里突然空落落的,这十二天的热闹像一场没看完的戏,突然就散场了,连句道别都没有。 她把这十二天拍的横幅照片整理好发了出去,没成想很快就引发了热议。 有网友说自家楼下有家店,“最后一天清仓”喊了一个月,结果卖了四年才结业。 还有人分享经验,说分辨真假清仓很简单,货越摆越少是真要走,补货不停就是纯套路。 评论里也有人提到,这家杂货铺的老板大概是真的有难处,那些换个不停的横幅,与其说是套路,不如说是在慢慢清货的同时,也在跟这片熟络的街坊告别。 有住在附近的网友附和,说最后几天路过时,看到老板对着空货架发呆,还主动跟常来的老街坊说以后常联系。 林女士看着这些评论,再想起老板每天换横幅时踩着梯子的背影,突然就懂了。 那些看似玩笑的标语,或许藏着老板的不舍,毕竟在这里开了这么久,跟街坊们处出了感情,连告别都要分十二天慢慢说。 她转身往家走,心里的失落慢慢淡了,多了份理解,以后买些小东西,大概要多走一段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