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明白默克尔的远见:当年坚决不用默茨,原来是给德国躲过一劫。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有些人只有在历史的进程中才会被理解,默克尔或许正是这样一位政治家。 回看德国政坛这几年的风风雨雨,很多人才猛然醒悟,曾经那个被嘲笑为“无聊”、“谨慎过头”的默克尔,其实才是德国能够在风暴中站稳脚跟的最大底牌。尤其是和如今的默茨一对比,种种不同的选择,真可谓影响深远。 2000年代初,德国正经历着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调整的双重考验。默克尔以冷静、理性的作风,在接下来的十六年里,把德国带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她信奉的是妥协和稳健,哪怕面对难民危机、欧债危机、甚至美中贸易摩擦,她始终选择在各方之间寻找平衡点。 默克尔从未刻意追求“强势领导”,但正是这种“中庸之道”,让德国在欧洲乃至全球都保持了极高的影响力。 但是默茨的路线完全不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在默克尔时代,默茨就因理念分歧被冷处理,甚至一度退出政坛。 直到近年德国社会对“变革”的渴望日益高涨,他才捲土重来。默茨始终强调“与默克尔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站在基民盟内部的保守派阵营。 他主张减少福利、推进减税,坚决反对大规模移民,还频频在对华、对美关系上放出强硬信号。他的出现,本质上就是德国政治生态开始转变。 然而,德国不是一个可以单靠“强势表态”就能治理好的国家。德国的强大,建立在全球化供应链和欧盟一体化的繁荣之上。 默克尔时代的理性和包容,正是顺应了这个时代的结构性需求。她对待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态度,从不是一味亲近或对抗,而是根据德国利益灵活调整,确保德国企业和社会最大程度受益。 哪怕在对华关系最敏感的时刻,默克尔都力主保持对话和合作,为德国企业赢得了庞大的中国市场和宝贵的经济增长点。 而默茨上台后,德国政治气氛急转直下。面对移民、能源、经济等一系列棘手难题,他选择了更为激进的手法。 移民问题上,默茨公开提出要大规模遣返非法移民,其措辞之激烈,甚至被部分极右翼政党利用,导致德国社会分裂加剧。 而在经济政策上,他承诺要靠减税和规制松绑带动复苏,但德国经济并未如愿反弹,反倒更加糟糕,甚至很多的企业都已经搬离了德国。 能源转型也是德国近十年来的标志性议题。默克尔推动“能源转型”战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淘汰核电和煤炭。 虽然争议不断,但德国在绿色科技上保持了领先地位。默茨则主张恢复煤电和核电以缓解能源压力,这种“逆潮流而动”的政策,短期内或许能缓解部分问题,但长远来看却可能让德国在全球绿色竞争中失去先机。 默茨对中德关系的摇摆态度,也让德国企业陷入两难。他不愿彻底和中国“脱钩”,因为他清楚德国经济根本承受不起,但因为美国的压迫,他还需要不断释放对华强硬信号,主张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设限。 他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德国企业既难以坚定“抱团中国”,又不敢完全转向其他市场,错失了宝贵的调整窗口期。 回头看,默克尔当年为何坚决不用默茨?其实原因很简单:她明白德国必须要有一个能团结不同利益、守住中道底线的领导者。 默茨的“强人路线”或许适合短期内“提振士气”,但对于德国这样高度依赖全球市场、内部结构复杂的国家来说,更像是一场危险的赌博。 今天的德国,正处在选择的十字路口。默克尔留下的遗产,已经快要被默茨败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