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的时刻,或许到了!当大家还在盯着俄乌冲突、巴以战争的时候,东北亚正酝酿着一场足以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中俄朝三国很可能要在图们江口建立"东北亚联合防区"!这等于直接宣判了日本海"中立地位"的死刑。 要理解这个联合防区的战略意义,得先从一段让中国人痛心疾首的历史说起。 晚清年间,一张《北京条约》让中国失去了图们江口的日本海出海口,原本直通大洋的通道被生生切断,吉林省珲春市明明距日本海仅15公里,却成了"近海不靠海"的"口袋底",这种憋屈的格局一困就是上百年。 而这百年来,日本海名义上是"中立海域",实则早被美军和日本联手把控,美军在东北亚布局了三十多个军事港口,能容纳1300多艘舰船,横须贺基地作为第7舰队司令部,更是西太平洋唯一能修理航母的大型基地,佐世保、嘉手纳等基地像钉子一样扎在关键节点,牢牢控制着宗谷、津轻、对马三海峡,日本海早就成了美日同盟的"后花园"。 如今中俄朝要建联合防区,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有实打实的合作基础和现实需求。 经济层面,珲春市作为三国交界的前沿,已经靠着"借港出海"跑出了加速度,2022年进出口贸易额冲到120亿元,同比增长40%,单是进口俄罗斯海产品就有19.6万吨,同比暴涨102%,前一夜在俄罗斯深海捕捞的帝王蟹,第二天就能通过珲马铁路运到珲春,再发往全国,这样的贸易规模背后,恰恰需要稳定的安全保障。 而俄朝关系也在持续升温,2025年6月,中断五年的平壤—莫斯科铁路直达服务正式恢复,绍伊古三次访问朝鲜,讨论的合作早已超出普通范畴,这种互联互通为联合防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上更是互补性极强,俄罗斯的核威慑力量和远东军事部署提供战略支撑,中国的常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能力堪称后盾,朝鲜的导弹部队和前沿部署则形成了天然屏障,三者联手在图们江口这个咽喉地带设下防线,相当于直接扼住了日本海航运的关键节点。 从战略格局来看,这个联合防区的意义远比想象中重大。日本海是东北亚各国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全球每年有大量能源和贸易货物经此运输,之前美日靠着基地群牢牢把控着这片海域的主导权,让东北亚的地缘平衡严重失衡。 而联合防区一旦建成,将彻底打破这种垄断,中俄朝可以依托图们江口的地理优势,实现军事力量的快速投送和协同响应,原本被美日控制的海峡通道,将变成三国共同守护的安全航线。 美军在东北亚的基地虽然看似密集,但大多分散在日本和韩国,彼此之间的联动需要跨越海域,而中俄朝在陆地上互为邻里,联合防区可以实现陆地、海上、空中的立体协同,这种地理上的先天优势,是美日同盟难以比拟的。 还有现实影响,对于中国东北来说,这无疑是摆脱发展困境的关键契机。 长期以来,东北因为缺少直接出海口,外贸货物只能绕行大连、营口等港口,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图们江口的联合防区能为内贸外运航线提供安全保障,珲春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到宁波、上海的航线将更加顺畅,东北的农产品、工业品能更便捷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2022年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GDP增速达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已经证明了向海发展的巨大潜力。 对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来说,联合防区同样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俄罗斯的清洁能源、朝鲜的矿产资源,都能通过这条通道实现更高效的贸易流通,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 之前西方世界忙着在欧洲和中东"救火",没少忽略东北亚的微妙变化,等他们反应过来,或许会发现这片海域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日本一直把日本海当作自家的"势力范围",靠着美军的庇护耀武扬威,可联合防区一旦建成,所谓的"中立地位"将不复存在,日本海将从美日主导的"半控制海域",变成中俄朝共同维护的"安全缓冲区"。 这种转变不仅会重塑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更会对全球力量平衡产生深远影响,毕竟东北亚聚集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军事力量,这里的格局变动,注定会牵动整个地球的神经。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那个承载着中国百年遗憾的图们江口,如今三国联手,既是对历史的弥补,更是对未来格局的重塑,这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