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男子为了牟取暴利,组织20多人到处收购病牛、死牛,随后拖回自己家的屠宰场进行宰杀加工,然后再销售出去,共计收购销售200多头牛,卖出114万余元,涉案26人均获刑。 蔡某某当初和三个朋友凑在一起盘算“赚大钱”时,没一个人提“良心”二字,眼里只盯着病牛死牛背后的暴利。 他们算得明明白白,正规活牛收购价一斤几十块,而病牛死牛每斤最高不过两块,整头臭牛五百块就能拿下,中间的差价足够让他们铤而走险。 没人劝过“这肉不能卖”,反而一拍即合分工:蔡某某负责搭架子,在威宁县找了个偏僻地方,偷偷开了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屠宰场,连最基本的检疫设备都没有。 屠宰场里,耿某某等四个工人的活儿很简单:不用检疫,不用清洗,把病牛死牛拉来就杀,分割成一块块后,用清水冲掉表面的污渍和异味,就装袋等着发货 。这些带着致病菌、可能藏着毒素的肉,在他们手里,成了“能卖钱的货”。 蔡某某没打算只在威宁卖,他怕本地卖多了容易被查,特意让杨某某联系车辆,把142头处理好的病牛死牛转运到贵州其他城市,还派了两个信得过的人跟着去,到地方直接宰杀售卖,让这些问题牛肉悄无声息地流入了更多菜市场、小摊贩。 雷某某等五个批发商是最早接住这些“低价肉”的人。 他们拿到手时,一斤才十八块,比正规牛肉批发价低了一半还多,心里门儿清这肉有问题,却还是毫不犹豫抬到三十五到四十块一斤,卖给不知情的市民。 有人觉得“这牛肉真便宜”,没多想就买了,压根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不能吃的“毒肉”。 威宁县的王大姐就是其中之一,她买回家的牛肉看着发暗,摸起来黏糊糊的,下锅煮的时候,一股腥臭味直飘,煮了半个多小时,那味儿不但没散,还渗进了锅里,最后只能整锅倒掉。 她一开始以为是自己买错了,直到邻居、同事都说遇到了同款“怪牛肉”,才意识到是商家捣鬼,赶紧打了举报电话。 越来越多的举报电话涌向监管部门,警方顺着这些线索往下查,很快就注意到了价格异常的牛肉货源,一路追查到蔡某某的屠宰场。 在屠宰场的角落里,警方找到了蔡某某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头“臭牛”的收购价、卖给批发商的价格,甚至还有转运的开支。 翻查他的手机,更是直接看到了“有没有臭牛?越多越好”“避开检疫站走”这类聊天记录,铁证如山。 顺着账本和聊天记录,警方顺藤摸瓜,把“收牛队”的李某某等人、屠宰场的工人、转运的杨某某、批发商雷某某等人,还有末端的几个零售商,一共二十六人全抓了回来。 直到被抓,还有人念叨“就是收点便宜牛,没想到这么严重”,却忘了自己卖出去的肉,可能会让别人生病。 经查实,这个团伙前后一共收了两百多头病牛死牛,卖了一百一十四万多元,纯赚了五十一万多元。这些钱,全是靠牺牲别人的健康换来的。 检方审理时,没给任何“不知情”的借口——蔡某某等四个主谋,是整个黑心生意的策划者,判得最重。 李某某的“收牛队”是源头,没他们就没货源,按参与程度领了刑。 屠宰工人和杨某某是中间推手,让问题肉能流通,也逃不了责任。 最终,二十六人分别被判了四年有期徒刑到一个月拘役,罚金从三十万元到一千元不等,二十人被批捕,六人因为情节轻一些没被批捕,赚来的五十一万多元违法所得也被全部追缴。 他们以为靠“低价收、高价卖”能发大财,却忘了食品安全是碰不得的红线。那些被他们当成“赚钱工具”的病牛死牛,最终变成了送他们进监狱的证据。 那些到手的黑心钱,也没能留住,反而让他们背上了刑期和罚金。 这事儿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不管是做生意还是买东西,都得守规矩。 商家别想着靠歪门邪道赚钱,伸手必被捉,消费者买肉时多留个心眼,遇到价格太离谱、看着不对劲的,别买也别忍,及时举报,就是在保护自己和别人的健康。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