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欲对华出售水产品 最近,印度水产品出口商股价集体飙涨,背后藏着个大动作——他们正摩拳擦掌要抢滩中国市场。这事儿得从日本核污水排海说起,自从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国内市场突然空出个大缺口,印度瞅准机会,直接把对华出口的冷冻虾订单量往上调,连新建的加工厂都开始24小时连轴转,这股子冲劲儿,像极了当年咱们网购抢优惠券的架势。 要说印度为啥这么积极?其实早有苗头。他们本来就是全球第二大渔业生产国,南美白虾的出塘价比国内便宜三成,去年光是冷冻虾就往中国卖了13.6万吨。更关键的是,美国最近对印度海产品加征关税,税率直接飙到58%,中小虾企的订单全黄了,只能掉头往亚洲市场扎。就像咱们小区门口的水果摊,原本主攻高端客户,结果大客户突然砍单,老板只能吆喝着“降价促销”,把货往普通居民区搬。 不过,印度想真正啃下中国这块蛋糕,可没那么容易。咱们海关对进口水产品的检疫标准严得很,去年就因为外包装检测出问题,直接扣了印度上千箱虾,还停了35家企业的进口申报。这就好比你去相亲,对方要求“有房有车无不良嗜好”,你光有房有车不行,还得把征信报告、体检报告都备齐。印度企业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资金短缺——建冷库要钱,买冷藏车要钱,银行贷款还收紧了,想扩大产能却像被掐住了脖子。 更别说市场上还有厄瓜多尔、越南这些老对手。厄瓜多尔每年往中国卖近70万吨虾,相当于印度目标的两倍多。印度虾要想赢,得像手机厂商搞性价比那样,既要价格低,还得品质稳。可他们现在连适配中国市场都费劲——比如中国餐饮店爱用开背虾,印度工厂得重新调整生产线;预制菜企业要小包装,他们得重新设计包装规格。这些调整就像把左撇子改用右手写字,得练好久才能顺溜。 其实这事儿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未必是坏事。日本水产品退出后,市场缺口总得有人填,印度虾要是能通过检疫,价格便宜点,咱们吃虾的选择就多了。但前提是,安全标准绝不能放松——毕竟谁也不想为了省几块钱,把健康搭进去。 现在问题来了:你觉得印度虾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吗?是像当年苹果手机那样后来居上,还是像某些网红品牌一样昙花一现?要是你开海鲜店,会考虑进印度虾吗?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唠唠这口“虾”里的门道! (案例来源: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