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算是开了眼了。丹麦给乌克兰送了8个多亿欧元的武器,结果一查账单,买单的是俄罗斯自己。 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后,西方火速冻结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其中欧盟手中的2000亿欧元——大部分是俄央行储备——由比利时欧洲清算银行代管;布鲁塞尔银行大厅的电子屏上,这些数字每天都在产生新的利息,像一笔被遗忘却不断生长的“债务”。 这笔“生长的债务”正是丹麦8亿欧元军援的源头。2023年欧盟通过法案,允许将冻结资产的利息用于对乌援助,丹麦率先跟进,把本属于俄罗斯的收益变成了送到乌克兰的坦克与弹药。 这并非孤例。2024年7月,欧盟单次就向乌克兰划转15亿欧元,90%用于采购武器,资金同样来自俄资产利息;七国集团更推出500亿美元贷款计划,以这些利息为抵押,美国单方便承诺200亿——仿佛这笔钱天生就该为西方的“人情”买单。 俄罗斯的反击来得直接。普京签署总统令,授权用美国在俄资产补偿损失,莫斯科州法院已冻结摩根大通等美资银行资产,佩斯科夫直言这是“明火执仗的抢劫”——但被冻结的3000亿仍在西方账户里,利息像拧不紧的水龙头,持续流向乌克兰。 欧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国讨论半年才敢动利息,每6个月必须重新批准制裁措施,德国、法国曾明确反对直接动用本金,怕动摇国际金融规则;这种谨慎,暴露了他们既想施压俄罗斯,又怕引火烧身的矛盾心态。 西方冻结资产本想切断俄资金链,却意外创造了“反向输血”机制——被冻结的资金产生利息,利息被转化为军援,军援又加剧冲突,而冲突持续只会让更多资产被冻结;这就像一个闭环,每一环都由最初的制裁触发,却走向了难以收场的利益纠缠。 短期看,8亿欧元武器已送达前线,乌克兰获得实质支援;但长期而言,当一国资产可被随意挪用,国际社会对跨境资产安全的信任将大打折扣。 开头那句“开了眼”,此刻有了更复杂的意味:丹麦送出的武器上,刻着俄罗斯的“账单”;西方标榜的“正义援助”里,藏着对他人资产的巧取豪夺。这种操作,究竟是支援,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掠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