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东京上野动物园里悠闲嚼着竹子的“晓晓”和“蕾蕾”,许多日本熊猫迷已经开始倒计

理大国迷雾 2025-11-20 10:42:08

看着东京上野动物园里悠闲嚼着竹子的“晓晓”和“蕾蕾”,许多日本熊猫迷已经开始倒计时。明年2月,这对双胞胎熊猫的租借期将满,它们即将踏上回中国的旅程。 这意味着,自1972年以来首次,日本将迎来没有中国大熊猫的“零熊猫时代”。 就在今年6月,日本和歌山县“冒险世界”动物园刚刚送还了4只大熊猫——24岁的“良浜”和它的三个孩子“结浜”、“彩浜”和“枫浜”。 当时数千名日本民众冒雨前往送别,留言板上写满了祝福与不舍。随着这批熊猫回国,日本境内的熊猫数量降至仅剩两只。 对日本民众而言,熊猫不仅是动物,更是情感的寄托。2017年在上野动物园出生的“香香”成为全民偶像,参观需抽签,中签率曾低至1/144。 2023年“香香”回国时,数万民众含泪送别。和歌山的“永明”在旅日28年间育有16只幼崽,被亲切地称为“英雄熊猫父亲”,它在2023年带着双胞胎女儿返回中国。 熊猫即将全面离开日本,这不仅是动物迁徙,更牵动两国关系的微妙神经。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陈洋指出,如果当前中日紧张局势持续,中方可能不再向日本租赁新的大熊猫。 日本方面并未放弃努力。今年4月,日本跨党派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森山裕专程访华,提出再次租借熊猫的请求。 中国外交部回应称,中日双方就推进相关合作保持着密切沟通,同时强调大熊猫国际合作需满足科学保障、民意基础和双边关系健康发展三大条件。 熊猫租借有着严格规定。根据中日协议,旅日大熊猫的所有权归属中国,幼崽通常在3-4岁时回国参与繁育计划。 像24岁的“良浜”这样的高龄熊猫,因超出租借年龄标准而需回国养老。中国对大熊猫海外租借的管理日益精细,更注重科研合作与动物福利,而非单纯的外交象征。 日本民众对熊猫的喜爱可追溯到1972年首批大熊猫“康康”和“兰兰”抵达日本之时。当时日本政府甚至出动战斗机护航,熊猫展出第一天就吸引3000多名游客。这种情感已深入日本社会肌理,成为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结。 熊猫的离开将对日本地方经济产生不小影响。和歌山县白滨町仅2万人口,凭借熊猫年吸引百万游客,熊猫相关收入占当地旅游业总收入的60%以上。 上野动物园在“香香”回国后,客流量下降了23%。有商家坦言:“熊猫就像摇钱树,它们离开后,生意至少要缩水一半。” 回顾历史,熊猫作为“外交使者”已有数十年。1972年,周恩来总理向美国赠送大熊猫“玲玲”和“兴兴”。 同年,中日熊猫外交也拉开序幕。从赠送到租借,再到合作研究,熊猫外交策略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外交政策的演进。 未来熊猫是否会重返日本?东京都政府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承诺将熊猫馆设施升级至“全球顶尖水平”。但面临资金压力和中方政策收紧的双重挑战,续约前景并不乐观。 专家建议,中日或可探索短期交流与科研合作的新模式,这既符合中方政策导向,又能满足日本民众的情感需求。 随着2026年的临近,日本民众与熊猫告别的场景将再次上演。这些黑白精灵的去留,始终是中日关系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两国政治互信、民间情感与文化交流的复杂图景。 但无论熊猫身在何处,它们所带来的温暖与友谊,已成为两国共同记忆中最柔软的篇章。

0 阅读:0
理大国迷雾

理大国迷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