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牺牲后,蒋介石以为台湾的地下党全部清理干净了,却在10年后惊讶发现,大陆甚至连岛上换防军官的名字都了如指掌! 在1950年吴石同志牺牲后,国民党当局自以为将台湾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谁知十年过去,大陆竟对岛上军官换防细节掌握得一清二楚,这其中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坚持与牺牲? 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那真是白色恐怖笼罩全岛。国民党当局抓捕了吴石中将,这位原国防部次长其实是我们党的秘密情报员,他提供的军事情报对大陆解放战争帮了大忙。1950年6月,吴石被枪决后,国民党展开大清洗,自认为把地下党全给端了。蒋介石亲自批示,觉得台湾情报网从此安全了,再没中共的影子。 其实不然。吴石在台时,就建起一套单线联系的情报体系,每人只跟上级单向联络,互相不认识。这套办法源自大陆地下工作的老经验,就算一部分出事,整个网也不会全垮。国民党虽抓了不少人,但有些同志靠这结构躲了过去,继续在军队、学校、报社等地潜伏。他们表面上当普通军官或老师,暗地里收集军事调动、部队番号这些关键信息,一点一点传回大陆。 国民党那边呢,本以为情报渠道堵死了。金门、马祖这些前线要塞的驻军调整,本该是绝密,可大陆还是掌握得准准的。甚至基层军官的姓名、履历都一清二楚。这事到1960年左右暴露出来,国民党高层傻眼了,赶紧重查情报安全,却始终没挖出根源。蒋介石以为台湾的地下党全部清理干净了,却在10年后惊讶发现,大陆甚至连岛上换防军官的名字都了如指掌!这不光是情报战,更是革命同志信念的胜利。 谢汉光就是典型例子。他是吴石情报组的成员,1946年以农林专家身份去台。吴石牺牲后,他断掉所有旧联系,独自在台中郊外橡胶园隐居,当起技师。那里靠近军营,方便观察部队动态。他把情报写在纸条上,用蜡封好,藏在橡胶苗根部泥土里。两岸渔民来买苗,就顺带把情报捎回大陆。这办法虽慢,但避开了国民党检查,谢汉光就这样干了十年,硬是把军官换防名单等信息传出去。 国民党当局加强了搜查,宪兵到处巡逻,但谢汉光靠专业背景和谨慎,坚持了下来。十年里,他面对高压和孤独,从没动摇过信念。直到1988年,他带回一份名单,记录上百位牺牲同志的事迹,这份文件帮大陆澄清了不少历史真相。 刘光典也是情报战线的骨干。他1922年生于大连,早年参加辽沈战役,立下功劳。1949年,他第二次去台执行任务,因局势恶化没法撤回。先在南部城镇藏身,后来转到山区,靠野果和溪水过活,熬了四年。1953年,因叛徒蔡孝乾告密,他被国民党抓捕。在狱中遭受酷刑,但一口咬定没吐露机密。国民党为破坏组织,散布他叛变的谣言,让他蒙冤多年。 蔡孝乾本是我们党台湾工委书记,1950年被捕后变节,供出大批名单,导致吴石案爆发,上千人遭害。这叛徒行为给地下党带来毁灭性打击,但也暴露了国民党情报机构的残暴本质。幸好有些同志没暴露,继续工作。刘光典牺牲于1954年,直到谢汉光带回名单,他的清白才得以证实。 这些事告诉我们,隐蔽战线从来不是儿戏。国民党自以为肃清一切,其实情报网的韧性超乎想象。单线联系加上同志们的坚定,让大陆及时掌握台湾军事部署,为祖国统一提供支撑。金门炮战时,大陆就靠这些情报调整策略,避免了更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