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我们不再以德报怨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最近一句话,算是把日本的

天天纪闻 2025-11-18 18:15:29

对日本,我们不再以德报怨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最近一句话,算是把日本的 “底” 给戳穿了。面对日本抗议俄军机 “侵入领空”,她干脆利落甩出两个硬茬:一是日本作为战败国本就没有完整主权,抗议根本无效。   二是再敢瞎嚷嚷,就当你妨碍俄军执行公务。这话听得人痛快,再看日本那边,除了重复几句 “强烈抗议”,连半点实质性反制都没有 —— 这副怂样,把 “欺软怕硬” 四个字刻得明明白白。   说起日本这性子,真是古今如一。就拿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那点事来说,几十年闹个没完。   这四个总面积近 5000 平方公里的岛屿,二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就划给苏联了,俄罗斯现在实际控制着,岛上不仅有驻军,还搞起了资源开发,普京当年直接登岛视察,把日本气得跳脚也没辙。   为啥?因为俄罗斯从不含糊,你敢要岛,我就往岛上部署导弹;你敢抗议,我就强化军事存在。反观日本,对着俄罗斯的强硬只能忍气吞声,可转过头对周边国家,又是另一副嘴脸。   这就让人想起咱们中国过去对日本的态度,简直是把 “以德报怨” 做到了极致。二战结束后,咱们自己还穷得叮当响,到处是战争废墟,可看着日本老百姓挨饿,硬是免了他们高达 22.3 亿美元的战争赔款 —— 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能顶得上咱们好几年的财政收入。   当时的想法多纯粹啊: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搞的,老百姓是无辜的,免了赔款让他们好好过日子,总能换来点感恩吧?   可事实呢?简直是热脸贴了冷屁股。这么多年过去,日本不仅不承认侵略历史,还变着法儿地 “洗白” 自己。   教科书里把 “侵略” 改成 “进出”,把南京大屠杀说成 “争议事件”;首相年年跑去靖国神社拜鬼,那些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战犯,在他们眼里倒成了 “英雄”。   更可气的是,咱们好心免了赔款,他们转头就用省下来的钱发展军工、美化战争,连句正经的 “谢谢” 都没说过。   再看另一边,美国当年给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把广岛、长崎炸成一片焦土,按说这仇比山还大吧?可日本呢?反倒对美国感恩戴德,鞍前马后当小弟。   为啥?因为美国在战后搞了个 “道奇计划”,帮日本稳定货币、平衡预算,还开放市场让日本商品赚钱,硬生生把濒临崩溃的日本经济拉了起来。   说白了,日本认的不是 “理”,是 “拳头” 和 “好处”—— 你强,能给它好处,它就对你点头哈腰;你跟它讲仁义道德,它反倒觉得你好欺负。   这些年咱们也算看明白了,对日本客气,换不来尊重;一味退让,只会被当成软弱。就说钓鱼岛吧,本来就是咱们的固有领土,可日本前些年搞 “国有化” 闹剧,背后就是摸准了咱们想维稳的心态。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海警船天天在钓鱼岛领海巡航执法,日本再抗议,咱们直接驳回:“这是中国领土,巡航天经地义”。你看,咱们态度硬了,日本反而没那么嚣张了,这就是现实。   有人说,“以德报怨” 是美德。可美德得用对地方,对不懂感恩、欺软怕硬的人讲美德,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俄罗斯的例子摆得明明白白:你把它当战败国戳穿,它就不敢瞎蹦跶;你用实力说话,它就乖乖认怂。   咱们过去总想着 “中日友好”,可友好是相互的,不能咱们单方面热乎。日本要是真懂友好,就该先承认侵略历史,就该记得咱们免赔款的情分,而不是跟着美国在亚太煽风点火,到处找咱们的麻烦。   现在咱们说 “不再以德报怨”,不是要找日本报仇,而是要丢掉幻想,挺直腰杆。该要的历史公道必须要,该守的领土主权必须守,该硬的时候绝对不能软。日本不是喜欢跟强者打交道吗?   那咱们就做让它不敢轻视的强者;日本不是不懂感恩吗?那咱们就把 “感恩” 换成 “规矩”—— 你守规矩,咱们可以正常做生意、搞交流;你敢越界,那就别怪咱们不客气。   看看扎哈罗娃那番话,其实就是给咱们提了个醒:对付日本这样的国家,讲道理不如讲实力,谈感情不如谈规矩。   二战的历史账还没算清,日本就想着翻篇;咱们给的恩惠记不住,倒对炸它的人感恩戴德。这样的国家,不值得咱们再掏心窝子讲 “以德报怨”。   往后的日子,咱们就该像对待其他国家一样,对日本一视同仁:有恩可以记,但有仇不能忘;友好可以谈,但原则不能让。   它敢在历史问题上耍花样,咱们就拿出史料打它的脸;它敢在领土问题上搞动作,咱们就用实力护着自己的地。只有这样,日本才会真正明白,中国不好欺负,也不会再用 “软弱” 的眼光看咱们。   说到底,“以德报怨” 得看对象。对懂感恩的人,这是美德;对没良心的人,这是糊涂。日本用几十年的所作所为证明了,它配不上咱们的 “以德报怨”。   既然如此,不如换成 “以直报怨”——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敢惹我,我必还以颜色。这不是小气,是清醒;不是好斗,是自保。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