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砸了饭碗?巴西硬抬价,中国130万吨大豆订单瞬间流向阿根廷 巴西贪心不

海雪其钧 2025-11-18 14:37:43

贪心砸了饭碗?巴西硬抬价,中国 130 万吨大豆订单瞬间流向阿根廷 巴西贪心不足砸饭碗,中国130万吨大豆订单转向阿根廷,背后是全球粮贸规则的改写。 最近国际粮贸圈出了件大事,中国换买家了。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我们都知道,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了,转头去了南美,于是,巴西大豆卖家一下子金贵了,他们想趁着手里有货,抬价赚快钱,结果中国买家不接招,转头就把130万吨订单转给了阿根廷,两天内就敲定了所有细节,大部分豆子11月就能装船运到中国。 都知道,中国国产大豆成本不合算,每年得从国外进口上亿吨,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以前美国是咱们的主要供应商,占了近四成的进口量,可后来美国搞关税战,加征额外费用,中国干脆从今年5月起就没再碰过美国大豆,这就给了南美国家机会。 一开始,巴西是最先接住这个机会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中国总共进口了七千万吨大豆,其中超过七成都来自巴西,眼看中国离不开自己,巴西卖家的心思就活泛了。 今年,到了南美大豆收获季快结束的时候,他们已经卖了四分之三的库存,可剩下的货不但不着急卖,反而捂在手里,要求涨价。 巴西为什么敢这么干,因为中国确实在巴西投入不小,不光是买大豆,为了物流顺畅,中国还在巴西投了不少钱,建仓库、修铁路、拓港口,增强了他们薄弱的基础设施,把巴西大豆运到中国的物流做得非常好。于是,巴西人就觉得,中国投入了这么多沉没成本,肯定不会换卖家,抬价也是可以的,中国只能吃下去。 巴西算盘打得好,可巴西忘了,中国买大豆图的是“稳定”和“划算”,不是非谁不可,另外,中国在巴西投入的基础设施,也没有巴西人想的那么重要,中国基建能力强,巴西人可能觉得能搞这么好,中国一定投入非常多,但在中国看来,这不过是小意思,这是两国治理能力不同带来的认知的差距,所以,中国是可以重新找买家的。 于是,阿根廷就抓住了机会,就在巴西整事的时候,阿根廷递来了橄榄枝。 今年9月22日,阿根廷政府直接宣布:暂时取消谷物出口预扣税,大豆出口税更是直接降到零,这一下,阿根廷大豆的价格优势立刻就显出来了,用这些豆子榨油做饲料,每吨能多赚200元人民币,对中国买家来说,既能补上11月到明年1月的大豆缺口,又能省成本,没理由不选。 巴西豆农以为中国没别的选择,结果中国转身就找着更便宜的。 阿根廷这步棋走得是不错,他们知道中国需要稳定的供应,也清楚自己的优势,虽然之前大豆出口税高,但只要暂时取消,价格就能跟巴西竞争。 除此之外,更关键的是,阿根廷抓住了中国“多元化采购”的思路。这些年中国早就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巴西,还跟俄罗斯,加拿大等国保持大豆贸易,就是为了防止被某个国家卡脖子,这次阿根廷用减税换订单,既赚了外汇,又跟中国拉近了合作关系,成了中国大豆进口的新来源之一,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说回来,阿根廷和巴西打架,最受伤的恐怕还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好歹得到了一点,美国一粒都没有,美国农业部说这是1999年以来头一遭,美国豆农急得不行,豆子要砸在手里了,可惜这也没有用,毕竟是美国自己先搞关税战,才把中国这个最大市场推给了别人。 总体上来看今年大豆贸易的格局,从美国到巴西再到阿根廷,这一连串的订单转移,其实更深刻的,是全球粮贸规则在变。 以前,卖家觉得手里有货就有话语权,可现在不是这样了,中国早就不是被动接受价格的一方了,中国有选择,也有自己的规则。中国的采购逻辑很简单:谁能保证稳定供应、给出合理价格,就跟谁合作。 如果把中国订单当成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以为中国离不开,就忽略了市场的本质其实是: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买家永远会选择更靠谱的合作伙伴。 未来,更长远的看,这次订单转移不是结束,而是全球大豆贸易新格局的开始。 对中国来说,会继续深化多元化采购,不仅跟巴西、阿根廷保持合作,还会拓展俄罗斯,乌克兰等新来源,同时国内也在推进大豆振兴,提高自己的产量,完成多元化以后,不管国际市场怎么变,都能稳住供应。 中国不畏惧市场变动,不怕任何人卡脖子,这意味着,对巴西这样的大豆供应商来说,如果还想留住中国订单,就得放下坐地起价的心思,踏踏实实做长期合作,要认识到中国买大豆是常年需求,不是一锤子买卖,赚快钱不如赚稳钱。 对其他新兴供应国来说,阿根廷这次的获利也是个信号,只要拿出诚意,就能在全球粮贸里分到一杯羹。 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国家调整政策,优化物流,争取中国订单,这会让全球大豆市场的竞争更公平,也更有利于中国拿到性价比高的大豆。 这次事件也可以看出来,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对谁都不是特殊的,中国要的是平等、稳定的合作。未来中国会越来越向靠谱者倾斜,谁守规矩、讲诚信,谁就能抓住中国市场的机遇,谁贪心短视、想耍小聪明,最终只会像这次的巴西一样,把送到嘴边的饭碗亲手砸掉。

0 阅读:0
海雪其钧

海雪其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