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会谈结束,中美连谈5个半小时,特朗普:中国必须作出让步 10月25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默迪卡118商场会议中心里,中美经贸谈判在这里开展。 第一天的谈判就是5个半小时,这次谈判,已经是今年第五轮了,不过,这次谈判不一样,很重要,因为一个月后,中美将在韩国进行会晤,这次谈判就是前哨,双方都要探口风,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这场谈判可能决定未来几年中美经济怎么走。 至于当天出没出啥具体结果,双方虽然都没透露太多细节,但信号不算差。美方官员评价说会谈“非常有建设性”,中方代表离开时,脸上也是带着笑,看来双方还都算满意,至少第一天气氛没僵住,算是开了个好头。 谈判之前,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放了话,说“中国必须作出让步,我猜我们也会”,语气还是硬邦邦的,但话里留了活口,可以让步。 后面,他还承认美国现在收的高关税“不可持续”,要知道,前阵子他还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现在改口,说白了就是这招反噬太大,美国自己扛不住了。 特朗普嘴上喊着“中国必须让步”,然后却又说“我们也会让步”,其实就是在释放信号:美国愿意谈,也能接受妥协。 毕竟,现在美国的经济问题一大堆:通胀还在高位,制造业复苏不如预期,关键矿产又短缺,连军工生产都受影响。要是继续跟中国硬耗,美国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所以,特朗普说要让步,其实是在做顺水人情,反正关税是无法持续的,不如拿这个当条件和中国换点东西。 特朗普要换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中国的“让步”,所谓让步,就是想让中国在三个事儿上松口:稀土、农产品和管制药物。这三件事,每一件都戳中了美国的痛处。 先说说稀土,这可是这次谈判的重头戏,它的重要性不用再提。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今年10月,中国刚出台新的稀土出口管制规定,要搞严格的许可制度,美国一下子就慌了。 之后,特朗普又是威胁加关税,又是赶紧找澳大利亚签矿产协议,说要建替代供应链,可就算愿意砸美元,没个几年也搞不起来,远水解不了近渴,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基本不可能,最终还是要中国松口。 第二个问题是农产品,主要是大豆。美国的大豆农场主是特朗普的票仓,往年中国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可自从贸易战打起来,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美国大豆库存堆积如山,价格暴跌还卖不出去,不少农场主都快破产了。 特朗普心里清楚,要是这事解决不了,不让农场主满意,中期选举铁定玩完,所以这次谈判,他一直催中国恢复买美国大豆。 最后一个问题是所谓的管制药物问题,这个问题很玄妙,值得一说。 之前,美国把这事炒得挺凶,说每年有几万人因为管制药物过量死亡,都是怪中国,他指责中国是主要来源,可实际上,中国早就加强了相关化学品的管制,今年7月就出台了新规,把相关原料都纳入监管,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既然如此,特朗普为啥还要甩锅给中国呢,说白了就是想找个替罪羊,为他自己在药物控制问题上的无能为力背锅。 所以这件事上,特朗普希望的其实不是中国有什么行动,而是态度,中国只要承认管制药物来源于中国,特朗普就可以说以前控制不好都是中国的错,在美国民众面前他就有了交代。 不过,特朗普提的这三个问题,中国没有接招,对比特朗普这边急得跳脚,中国的态度却一直很稳。 我方反复说,中美谈判必须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中国不会在压力下低头。在稀土出口管制方面,中方说得很明白,这不是针对谁,是为了保护战略资源不被滥用。至于大豆采购,中国只说得看市场规律,买不买都是商业行为。而管制药物问题,中国则表示已经尽到了责任,美国该做的是管好自己国内的滥用问题,而不是到处甩锅。 美国着急,中国不急,谈判进行到现在,按照特朗普的性格,说不定他接下来还会在社交媒体上放狠话、说夸张的话,继续美国国内表演。 但这都没有用,真正的谈判,还是靠双方外交团队在幕后按实际利益推进,中方心里有数,不会被特朗普的嘴上强硬牵着走。 其实中美走到今天这步,核心矛盾不是“谁输谁赢”,而是美国一直想让中国按它的规则来,却忘了现在的中美早就是对等的大国了,试图让中国屈服于美国的规则是不现实的。 不过,无论双方怎么博弈,有一点是肯定的,中美都不想让经济掉下去,逻辑不一样,但目标相通,这就为谈判留下了空间,一直以来的斗而不破,仍旧会是未来的趋势。 说到底,这次吉隆坡会谈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谈成了多少具体条款,而在于双方愿意坐下来聊5个半小时,都释放了愿意谈下去的信号。这就比针锋相对的氛围强多了。 现在,全球市场也在盯着中美这两大国的动作,只要中美能缓和一点,资本市场就会稳一点,供应链与不会那么紧张,能源价格会少点波动,但如果谈得不好,中美继续闹矛盾,市场还要波折。 这里面的关键还是特朗普怎么做,特朗普要是能放下“美国优先”的架子,别总想着逼中国让步,而是真的坐下来解决问题,那中美关系才能真正回到正轨,至于他有没有这个诚意,我们只能继续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