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德国联邦议院突然通过了NIS2实施法案。 按德方既定时间线,2026年底前更换5G核心网中华为、中兴关键设备,2029年底前在接入网、传输网清退相关组件。据多家媒体解读,这一步主要指向中国厂商。 我们这边2019年启动5G独立组网商用,核心、无线、传输同步铺开,700MHz协同建设推进多年。对照德国的更换范围,已经把网络三层都纳入替换清单。 拿欧洲近邻做参照,英国早先是核心网先替换,接入按阶段推进,期限给到2027。德国把尾期定在2029,窗口更长,但对覆盖和扩容的影响同样存在。 落到核心网,2026年的节点最紧。用户迁移、计费对接、语音连续性,都要逐项验证。英国运营商在类似切换时多次申请延后,德国运营商的工期压力会非常实在。 同一天的公开表态也被外界高度关注。据德媒报道,默茨在柏林称未来6G不允许中国组件。全球普遍将6G时间点放在2030年前后,这相当于提前划线定调。 设备选择层面,欧洲可用的主力基本就是爱立信、诺基亚,另有三星、NEC在部分场景进入。德国全面替换意味着备货、施工、维护体系都要重调整,成本和进度都要重新测算。 运营层面,德电、沃达丰德国、Telefónica Germany需要同步推进存量割接与新建扩容,两头兼顾。频谱利用、室分改造、传输承载都要跟着走,项目管理的复杂度显著上升。 我们看自身,厂商在国内外有大量存量网络,5G的功能升级在继续,面向6G的新型无线样机在做实验。技术节奏不会被外部决定,产品代际切换也不会停。 法案文本没有点名,但授予相关部门更大限制权限,覆盖能源、交通、医疗等关键领域。欧盟其他国家多用“高风险供应商”表述,方向基本一致。 对德国运营商的日常运维,这意味着更多停窗、更多回滚预案。城区密集站、地铁、医院周边场景最难处理,割接安排必须避开高峰时段,服务质量考核压力会加重。 标准这一块,6G将是专利、接口、协议一致性的竞争。对照5G阶段,我们的提案占比和实现能力在上升,开放互联互通测试与可验证安全,仍有合作空间。 话说到这儿,技术与供应链的较量不会一阵风结束。稳住端到端能力,夯实可替代方案,同时保持对外的兼容与透明,把工程做好,把产品做好,就是最硬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