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年突然宣布了对加拿大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25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2025-11-18 14:31:34

果不其然。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年突然宣布了对加拿大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25%和10%的两道门槛直接落地,引发双方一串跟进动作。 时间线捋一下:2018年5月底,美国终止对加拿大的临时豁免,关税正式执行。安大略和魁北克一批钢铝企业第一时间感到压力,汽车厂和建筑承包商的材料成本直线上行。不到一年,2019年5月,美加达成安排,相关关税撤销,但那段冲击留在账本里,也留在企业的风险清单上。 更细一点看,加拿大的出口结构对美国依赖度很高。统计显示,近年加拿大对美出口占比常年在七成以上,能源、汽车、机械占大头。一旦关税抬高门槛,订单和现金流都会受影响,这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当季的产能排期和工人班次的调整。 对照同一时期,中国也在面对加税环境。国内企业把订单拆分、供应链多点布局,东南亚、欧洲同时备份,稳住交付。这个做法的本质是把风险分散到更多节点上,降低某一个口子卡住时的整体损失。加拿大企业要做的也是同一套思路,只是路径不同:在北美以外找更多稳定买家,把单一市场的波动拉平。 再看回美加这条链路,关税最先压到的是钢铝和汽车。北美新的汽车规则提高了零部件本地化比例,企业需要调整采购和工艺,成本端更敏感。美国用关税这个阀门时,实际影响的是加拿大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节奏,这种压力不会只停在一季报里,还会传导到下一代产品开发。 对比墨西哥就能看出来。近年墨西哥对美出口份额走高,制造环节承接了不少迁移。企业选择谁,取决于稳定的政策环境、劳动力和配套。加拿大的优势在高质量制造和可靠交付,但要把这个优势转化成抗风险能力,就需要更多非美市场的稳定需求来托底。 资源方面,加拿大在镍、锂、铂族金属上有储量,能源出口到美国规模庞大。关税打在钢铝和制成品,短期不会直接改变原料流向,但会影响加工端的投资计划。稳住上游的同时,把中游的深加工能力往多元客户方向延伸,能把波动摊平。 企业层面的应对已经在做。加拿大在亚洲市场的订单洽谈增多,日韩和东南亚是重要方向。对钢铝而言,标准、认证、交货周期都需要重新磨合,但只要坚持,订单结构就会更健康,不再被一个客户的情绪牵着走。 再拉回美国这边,关税是它的常用手段,周期性出现。2018年的钢铝案例说明,即使撤销也会留下成本的”台阶”。加拿大企业如果把风险控制做在前面,下一次台阶出现时,幅度就不至于把人绊倒。 中国的经验在于产业链的弹性。电子、汽车、机械多点备份、快速切换,靠的是长期的配套能力。加拿大完全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高端材料、洁净制造上复制这种弹性,先把方案准备好,再看市场怎么变,做到可上可下。 说到这里,核心立场很清楚:把出口结构拉开,把供应链做厚,把单点依赖降到最低。关税是外部变量,韧性是内部变量,后者决定上限。 事情不会因为一句话就翻篇,但选择权在企业手里。只要节奏稳,订单多点分布,哪边抬价哪边就少接一点,现金流就不会被单一风向左右。 结尾就落在这句:少受外部波动影响,多把主动权握在手里。这样,下次风起时,大家心里都更有数。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