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赛现场的观众们,拍到了曼昱采访的画面 就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再次证明了她的人品 没有想到你这么节省,在全运会也这么节省 身为一个冠军,没有喝完的矿泉水装进口袋里带走,就连采访也没有拿下来,安安静静的放在口袋里 不浪费每一滴水,估计很少人做到,就连我自己都没有做到,而曼昱做到了 这哪是一时兴起的“作秀”,分明是刻进骨子里的习惯!了解曼昱的球迷都清楚,她的节省从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从小在生活里泡出来的本能。出生在齐齐哈尔的普通工薪家庭,爸爸跑长途货车,一年到头没几天能着家,妈妈守着路边的水果摊,顶风冒雪挣点辛苦钱,一家人能凑够她学球的费用,全靠牙缝里省。 小时候去体校训练,她的书包里永远装着一个印着卡通图案的玻璃水杯,灌满家里的凉白开就能喝一天。有队友带瓶装水,喝完随手扔,她总会捡起来拧紧瓶盖,说“下次还能装水用”。训练服磨破了膝盖,妈妈用同色线缝补后,她照样穿得乐呵呵;球鞋的鞋底磨平了,只要没开胶,就接着穿到不能再穿——不是家里买不起新的,是她亲眼见过妈妈为了多赚几块钱,在寒风里守摊到深夜,知道每一分钱都带着汗味。 进入国家队后,她成了站在世界之巅的冠军,收入早已今非昔比,可那份朴素却半点没丢。队友说,曼昱的训练包用了五年,边角磨得发毛,拉链坏了两次,她自己用针线缝补后接着用,教练劝她换个新的,她笑着摆手:“还能用,扔了怪可惜的。”队里统一发的运动袜,她总是穿到袜底变薄才肯换;酒店里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她用不完会打包带走,从不会随手浪费。 这次全运会的“揣水”画面,不过是她日常的一个缩影。记得去年世锦赛夺冠后,她穿的还是三年前的领奖服,胸前的logo都有些褪色;接受采访时戴的手表,是妈妈送她的成年礼物,几百块钱的款式,她戴了六年都没换。有人说“冠军至于这么省吗”,可只有曼昱自己知道,今天的一切有多来之不易——她曾因为家里凑不够集训费,差点放弃乒乓球梦想,是父母咬牙卖掉了家里的旧家电,才让她得以继续追寻热爱。 她的节省,从来不是“抠门”,而是对劳动的敬畏,对生活的清醒。训练馆里,她用过的乒乓球拍胶皮,只要还能坚持,就不会轻易更换;队里分发的水果,吃不完她会打包带走,绝不浪费一口;就连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纸巾,她也只抽一张,擦完手后叠起来,下次擦桌子接着用。这种深入骨髓的习惯,让她在赛场上也带着一股“珍惜每一分机会”的韧劲——每一个球都拼尽全力,每一次训练都不敢松懈,就像珍惜那半瓶矿泉水一样,珍惜着来之不易的运动生涯。 现在很多人习惯了“随手扔”“按需换”,觉得节省是“穷人才做的事”,可曼昱用行动告诉我们,节省从来与身份无关,而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教养。哪怕站在世界之巅,哪怕拥有了名利和财富,依然能守住本心,珍惜每一份资源,这份品质比金牌更让人敬佩。她的节省里,藏着对父母的感恩,藏着对生活的尊重,更藏着一个普通人逆袭路上的清醒与踏实。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世界冠军,但曼昱的这份朴素与珍惜,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不浪费一滴水,不挥霍一份资源,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东西,既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这样的王曼昱,难怪能圈粉无数——赛场上她是所向披靡的冠军,生活里她是踏实朴素的普通人,这样的人品,远比金牌更耀眼。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