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这位拦车的交警火了,看哭很多人。 ​11月13日17:52,在北京,一

曼彤说世界 2025-11-18 01:44:18

一夜之间,这位拦车的交警火了,看哭很多人。 ​11月13日17:52,在北京,一男子骑着摩托车火急火燎的在应急车道超车,一位交警手持警棍拦在了男子面前:停! ​男子带着哭腔急切的说:“我妈没了,我回家看我妈去,我不是想超车,我是着急”,说着,男子的眼眶里泪水在打转。 ​交警一秒钟都没犹豫:去哪? 男子哽咽着说:我回通州 交警:走什么路线?我给你通报一下,你稍等哈! 交警手里的警棍往身侧一收,指尖已经飞快按通了指挥中心的对讲,语气急促却沉稳:“通州方向,京通快速沿线,一辆黑色摩托车,车主母亲离世急需赶路,刚从应急车道过来,麻烦沿途岗口绿灯放行,注意分流避让!” 话音未落,他抬头看向男子,眉头拧着,眼里满是共情:“你别急,路线我都给你盯紧了,路上别慌,安全第一!” 男子攥着车把的手还在发抖,头盔镜片上的泪痕没擦干,听到这话,眼泪又忍不住砸在车把上,连说“谢谢”的声音都破了音。 没人知道,这位交警前阵子刚处理过一起类似的警情——去年冬天,一位大姐为了赶去医院见病危的父亲,闯了红灯,当时他也是这样,一边快速通报一边开车护送,可大姐还是晚了一步,那种遗憾的哭声,他记了好久。所以这次,他比谁都清楚,“早一分钟”对这个男人意味着什么。执法不是冷冰冰的条款,是在规则的框架里,给普通人留一丝喘息的余地,这才是执法的温度。 男子拧动车把出发时,后视镜里还能看到交警站在路边,对着他的方向挥手,同时还在对着对讲反复叮嘱:“注意引导,别让社会车辆跟他抢道!” 京通快速上的车流里,原本可能出现的拦截岗口,都提前留出了通道,红绿灯仿佛也格外配合,一路绿灯让他朝着通州的方向疾驰。后来有人说,那天这位交警下班后,还特意查了一下,确认男子顺利到家,才松了口气。 其实火的从来不是“拦车”这个动作,而是交警那“一秒钟都没犹豫”的共情。多少人被生活逼到急火攻心时,最怕遇到的是冷冰冰的“按规定来”,可这位交警用行动告诉我们:规则是底线,但人心是暖流。他没有纠结“应急车道超车违规”的处罚,而是先接住了一个儿子失去母亲的悲痛——这不是纵容,是执法者该有的同理心,是让法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反观有些执法场景,明明可以变通却死守教条,明明可以共情却冷言相对,也难怪这位交警的举动会戳中那么多人。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一刀切”的执法,而是像他这样,能看懂背后的苦衷,能伸出援手的“有人情味的执法”。毕竟,法律的最终意义,是守护每一个普通人的软肋,而不是冰冷地切割生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7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