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奥委会主席巴赫这个老头子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不纯,不就是想让中国再次申办奥运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17 20:02:56

早就知道奥委会主席巴赫这个老头子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不纯,不就是想让中国再次申办奥运会吗? 把注意打到大湾区上了,夏季奥运会已经成为了一个让很多国家嫌弃的赛事,因为要举办一次奥运会的花费那可是巨大的,要修建非常多的基础设施,还有投入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撑。 这种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入,往往成为主办地难以承受的重担,历史上因此栽跟头的例子一抓一大把,每一个都透着 “打肿脸充胖子” 的心酸。 最早把牛皮吹破的是1976年的蒙特利尔,当年市长拍着胸脯说要办“最俭朴完美”的奥运,还承诺不花纳税人钱,结果为了建个花哨的悬空体育馆,技术难题一堆,工期拖了又拖,成本蹭蹭涨。 那场奥运直接亏了10亿美元,背上20亿外债,市政府没办法,只能薅市民羊毛,开征“奥运会特别税”,水电费、吃饭购物都要额外掏钱,这税一收就是30年。 直到2006年才还清债务,“蒙特利尔陷阱”成了所有城市申办时的噩梦警示牌,当年市长那句“赤字像男人有孩子”的大话,至今还被当地人当笑料讲。 后来的雅典更是把“烧钱后遗症”演到了极致。2004年办奥运时,最初预算报46亿美元,结果实际花出去超过150亿,光是改造主体育场周边山体就花了一大笔冤枉钱,更别提那些反复修改设计的场馆。 钱不够就疯狂借外债,奥运一结束,希腊经济泡沫直接被戳破,GDP暴跌,企业倒闭一堆,政府只能砍教育医疗预算。 那些花巨资建的场馆更成了摆设,生锈的看台、杂草丛生的跑道随处可见,维护费都掏不起,彻底成了城市负债的“导火索”。 里约奥运会则把“低效烧钱”玩出了新高度。2016年喊着“一个新世界”的口号,结果46亿预算干到131亿,超支快两倍。 钱没花在刀刃上,反而拿3亿美元修了7公里“奥运墙”,就为了挡住贫民窟给外人看,纯纯的面子工程。奥运村建得仓促,赛后直接荒草丛生,门票卖不动,治安还恶化,63%民众反对办赛,老百姓没捞着半点好处,反而跟着背债。 在最近的东京奥运更是刷新认知,2013年申报时藏着掖着,把安保、拆场馆这些刚性支出排除在外,报了73亿美元预算,结果一路涨到200亿,是最初的4倍多。 推迟一年又多花28亿,其中9亿多砸在防疫上,东京都政府和奥组委直接撕起来,民众支持率跌到28%,最后一算账,净亏损428亿,堪称“史上最亏奥运”。 这么多前车之鉴摆在那,傻子才愿意再往火坑里跳,这几年申办奥运的城市越来越少,简直成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2024年奥运最初有波士顿、汉堡、罗马、布达佩斯好几个城市争,结果算完账全退了,只剩巴黎和洛杉矶,国际奥委会没办法,干脆搞“打包分配”,让俩城市分别接2024和2028年的活儿,说是申办,其实就是没人要的“内定”。 到了2032年,连“内定”的机会都没有,最后是奥委会主动上门游说布里斯班,人家才勉强接盘,这待遇跟当年抢申办权的盛况比,简直天上地下。 罗马和波士顿的退赛理由很实在,罗马被民粹政府怼回去,说“没钱瞎折腾”;波士顿更直接,市民公投反对,怕重蹈蒙特利尔覆辙,毕竟谁也不想平白多交几十年“奥运税”。 说白了,现在大家都算得门儿清,奥运那套老玩法早行不通了,建一堆用不上的场馆,砸一堆收不回的投资,纯属吃力不讨好。 巴赫盯着大湾区,无非是觉得中国有钱有经验,北京2008年办奥运花193亿还盈余,成了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 但咱得拎清楚,北京的成功是因为规划精细,赞助、门票、转播权收入多元,还严控支出,这在全球都是特例。 大湾区就算经济实力强,也经不起这么造,要是还按老规矩来,建一堆赛后用不上的场馆,砸几百亿进去,搞不好就是下一个雅典。 夏季奥运会要是不改改“烧钱成瘾”的老毛病,真没人愿意接。什么场馆建得越豪华越好、配套设施贪大求全,这些臭毛病早该扔了。 要是能把成本压下来,多用现有场馆,让赛事收益真正反哺民生,说不定还有城市愿意办。 但现在这情况,明显是想找大湾区当“冤大头”,用咱的钱填奥运的窟窿。咱的钱得花在刀刃上,大湾区发展靠的是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不是靠一场奥运撑面子。 真能互利共赢,让奥运成发展催化剂,那另说;但要是让咱当“接盘侠”,替国际奥委会收拾烂摊子,那还是算了吧,毕竟蒙特利尔、雅典、里约的教训,看得明明白白。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晋南村夫

晋南村夫

1
2025-11-17 20:16

撤销奥运会吧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