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位教体育的女老师火了!不是因为她长得多漂亮,而是她40岁的年纪还手持教棍冲进跑道,和体育生并肩狂奔,这样的老师谁能不爱? 说起体育训练,大家印象里的教练大多是站在场边,举着秒表喊口号、纠错,很少有亲自下场跟着跑的,尤其是四十岁的女教练,按理说早过了运动巅峰期,能在场边指导就不错了。但这位张老师偏不,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刷新了大家对体育指导的认知。 张老师年轻时可是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200米短跑冠军,底子相当扎实,就算现在40岁了,跑起来的姿态、发力的技巧依旧标准得没话说。她带的学生大多是想靠体育特长考大学的孩子,训练时间紧、任务重,每一个动作的标准度都直接影响成绩。 为了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正确动作,张老师从不会只站在一边指挥,而是每次训练都亲自下场,和学生们一起热身、一起冲刺。 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正是体力充沛的时候,跑起来劲头十足,可张老师丝毫没落下,跟着他们一圈圈跑下来,汗水浸湿了运动服,呼吸也同样急促。 学生们跑在她身边,能清晰看到她抬高的大腿、协调的摆臂、蹬地的力度,就像有了一把“移动的尺子”,自己动作对不对、差距在哪,不用老师多费口舌,跑一趟下来心里就有数了。这种身体力行的示范,比任何口头讲解都管用,学生们跟着她练,也更有劲头。 除了亲自陪跑,张老师手里的那根教棍也成了“神器”,但这教棍跟体罚压根不沾边,反而成了精准纠错的工具。百米冲刺就那么短短几秒,学生跑起来的时候,动作错了要是等跑到终点再提醒,早就忘了当时的状态,纠正效果大打折扣。 张老师的办法是,陪跑的时候手里拿着教棍,在学生身体关键部位轻轻一点、一敲:点一下大腿,是提醒对方抬高幅度不够;敲一下胳膊,是示意摆臂节奏不对;碰一下腰腹,是让学生注意核心发力。 这种在运动过程中的即时纠错,简直说到了体育生的心坎里。 训练不用中断,错误能当场纠正,身体直接形成肌肉记忆,比反复停下来讲解高效多了。学生们都说,张老师的教棍就像长了眼睛,每次触碰都精准到位,慢慢就把多年的坏习惯改过来了。 其实最让学生们感动的,还是张老师那份“陪着一起受苦”的实在。 体育训练本来就枯燥又辛苦,日复一日的跑跳、力量训练,累得腰酸背痛是常事,有时候练到极限,真的想放弃。但每次看到身边40岁的张老师和自己一样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学生们就觉得没那么难了。 训练结束后,大家瘫坐在跑道上休息,张老师也会坐在旁边,擦着汗跟他们聊天,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 她经历过的训练强度、遇到的瓶颈,都跟学生们分享,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的疲惫和煎熬,老师也感同身受。这种共情比一万句“加油”都有力量,让学生们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身后有老师陪着一起扛,也就更能坚持下去。 这些想靠体育考学的孩子,很多文化课成绩不算突出,体育是他们通往理想大学的重要途径,心里难免有压力。 张老师不仅教他们技术,更懂他们的不易。有时候学生训练状态不好、情绪低落,她不会批评指责,而是陪着他们再跑一圈,或者坐下来聊聊,帮他们调整心态。在学生们眼里,张老师不只是教练,更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贴心的长辈。 当张老师陪跑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很快就引发了热议。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样的老师太负责任了,自己都下场拼,学生能不努力吗?”“比起只会喊口号的教练,这种身体力行的指导才是真本事”“40岁还能跟着体育生狂奔,这底子、这敬业心,太让人佩服了”。大家喜欢她,不光是因为她教得好,更因为她身上那份不敷衍、不摆谱的实在劲儿。 其实高效的体育指导,靠的从来不是嘶吼和高压,而是老师的用心和投入。张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做示范,用教棍做精准引导,用陪伴做情感支撑,把枯燥的训练变得有温度、有力量。她让学生们明白,拼搏的路上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有人愿意陪着你一起吃苦、一起进步,这才是最强大的动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位山东的体育女老师,她的走红不是偶然,而是对“负责任”最好的诠释。对于学生们来说,遇到这样一位愿意并肩奔跑的老师,是幸运;而对于教育来说,这种身体力行、充满共情的教学方式,也给很多从业者带来了启发:真正的好老师,从来不是站在高处指挥,而是陪着学生一起,在成长的赛道上奋力向前。 信源:浙江之声2025-11-14——"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40岁女老师“硬核陪练”,她陪学生踏出的每1步,冲向的都是学生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