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印度的制造业一直赶不上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印度工厂40%的成本,是开空调交

幕沧小澜 2025-11-16 22:52:00

为何印度的制造业一直赶不上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印度工厂40%的成本,是开空调交的电费。很多人只知道印度热,但不知道热到什么程度。 富士康在南印度钦奈建手机工厂时,天气热得不像话,厂里想省钱没装中央空调,结果生产第一天,中午温度飙到40多度,十几个工人直接热到脱水被送去了医院,机器也跟着“罢工”,生产合格率直线下降,最后还是得硬着头皮花钱把空调搬上流水线。 等到电费账单一到,工厂负责人才发现,原来每天光开冷气就要掏出三万卢比,一个月下来看,这项支出已经快顶上了四成利润。整个厂子连夜都不敢关空调,否则一早恢复工作还得再等几小时降温。 这种账一算下来,不只是钦奈,北边哈里亚纳邦也是一样,气温能高到让柏油路变软,金属护栏摸一下就是一阵烫。工人干半小时可能就得歇着,靠风扇根本顶不住,这种天气下没有空调生产,根本撑不下去。 倒不是印度工厂没人会算账,节省能源谁都想,但眼前的电价摆在那。上海电气在印度设厂后发现,用电成本比中国至少要高一倍。 工业用电贵不说,断电还跟家常便饭一样一天不定时来几次,停几分钟还好,半小时也不是稀奇事。停一次不仅耽误工人,还让设备报错重启。 这时候只能靠柴油发电机兜底,但发电机的电价又翻三倍,一度电涨到十四卢比,电费里竟然有一半直接喂给了油桶。 工厂老板都明白,一有断电就得随时赶紧切回发电机,柴油长期屯着,设备保养得花力气,还得请电工全天候盯着电网。 这些乱七八糟的支出加起来,利润薄得像纸,大多数印度工厂只能勉强维持。生产节奏一慢,订单交付就拖延期,客户也开始犹豫关系能不能长期合作。 2012年印度大停电,六亿人受到影响,火车、地铁全线瘫痪,工厂直接歇工,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法细算。 印度政府也搞过带电计划,但邦与邦之间常把事推来推去,缺电区和有余电区就这么僵着,跨区输电能力又不够。结果就是,很多偏远地方开厂根本靠不上稳定供电,谁也不敢贸然投资升级设备。 对比之下,中国在这方面显然走在前面。苏州的工厂用的是节能空调加余热回收,同样规模,电费只需要印度的三分之一,效率和成本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中国有能力让电网全年几乎不出现停电,而印度偏远工业区还有大半工厂都没法保证每天都有市政电。两国制造业利润率一比,印度只有8%,中国却能做到12%,差距就从这些看不见的小细节里一点点拉开。 高温、电力不稳定和设备老旧,已经成为印度制造业的长期麻烦。不少工人宁愿去别的城市找工作,工厂也不敢轻易扩大规模,新技术也缺乏投入,多层叠加的成本最终让印度制造始终落在中国后面。

0 阅读:60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