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日本方面宣布了! 11月15日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市场上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涨至4316日元(198元人民币),再次刷新纪录。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跳动,而是实打实压在日本民众肩上的生活重担。要知道,今年5月这一价格才刚达到4285日元,短短半年不到又创新高,部分超市的新米甚至飙至5000日元一袋,相当于每斤大米近23元人民币。老百姓的餐桌最诚实,不少家庭开始按克分配米饭,低收入群体更是直言“吃不起主食”,只能转向面包、面条勉强果腹。 很多人会说是不是天灾闹的?确实,2024年夏季的极端高温和台风,让新潟县等主产区水稻空壳率飙升10%-15%,部分地区减产达20%。但天灾只是导火索,真正的根源藏在长期积累的“人祸”里。日本食品自给率常年徘徊在38%左右,在主要经济体中垫底,而水稻种植面积从几十年前的200万公顷锐减到如今的134.4万公顷,产能早已被大幅削弱。 更让人诟病的是其僵化的政策与市场垄断。明明国际粮价在10月连续第二个月下跌,全球谷物产量创下纪录,日本却因高达778%的进口关税,被挡在国际市场之外。国内农协垄断了70%的大米收购权,一边操控种植决策,一边囤积居奇,政府投放的储备米95%都被其截获,真正流入市场的不足一成。 种植端的困境同样刺眼。日元贬值让进口化肥、燃油价格暴涨,农机具成本上升20%-30%,而日本稻农平均耕地仅2公顷,70岁以上从业者占比超七成,年轻人不愿种地,良田被迫抛荒。即便现在米价翻倍,农户也只是勉强覆盖成本,消费者却要为层层加价的流通环节买单。 反观我们国内,情况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截至今年9月,全国大米均价稳定在4010.83元/吨,换算下来5公斤装大米也就20元左右,和日本形成天壤之别。我国谷物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从南到北的稻田里,杂交水稻技术让亩产不断突破,国家储备粮更是充足到让人安心。 我们的粮食安全,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实打实的战略布局。从严格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到对种粮农民的持续补贴,再到遍布全国的粮食储备体系,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当日本民众为一袋米发愁时,我们的超市货架上大米品种丰富、价格稳定,这背后是国家对民生的坚守,是农业科技的赋能,更是“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智慧。 日本米价暴涨的教训深刻说明,依赖进口、忽视农业、放任市场垄断,最终只会让普通民众承受代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想带你去飞翔
它涨价,关咱们什么事,饿死小八嗄,登陆时少点抵抗。
轻风春雨
这这这,留着让他们自己操心吧
朱虎
10倍
三两草指挥官
三天吃两顿,苗条又健康!
用户10xxx36
日本大米只有一个价吧,我们超市大米种类多,价格也多,有的相差一倍还多。
行稳致远
日本人可以减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