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春节,我是穿梭在后厨的掌勺人,在锅碗瓢盆的交响里,为食客们烹制团圆滋味。今年超长春节假期,我卸下工装围裙,系上家里的碎花围裙——作为两个儿子的爸爸,我要把一身厨艺,全用来满足娃们的“小馋嘴”。 假期的厨房,没有催单的急促,只有俩娃叽叽喳喳的期待。早餐从“卡通造型”入手:用海苔给煎蛋贴出笑脸,把香肠卷成小熊耳朵,杂粮粥里卧上几颗芋圆,老大捧着碗直夸“爸爸做的鸡蛋会笑”,老二则急着把小熊香肠塞进嘴里。 午餐是“硬菜专场”,却藏着孩子爱吃的软嫩口感。松鼠鳜鱼改刀更细腻,糖醋汁减糖提鲜,炸至金黄后淋上酱汁,外酥里嫩不卡喉;红烧排骨用冰糖慢炖,炖到肉质轻轻一抿就脱骨,再搭配用胡萝卜、玉米摆出小花造型的清炒时蔬,营养和颜值双在线。 下午茶是父子俩的“创意时间”。我教老大揉面团做小馒头,让老二用模具压出星星、月亮的形状;烤一盘黄油小饼干,晾凉后和他们一起用巧克力笔涂鸦,虽然桌面沾满面粉,俩娃却笑得满脸灿烂,说这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饼干”。 年三十的年夜饭,更是藏满仪式感。“年年有余”的清蒸鱼,肉质鲜嫩不腥;“步步高升”的糯米扣肉,肥而不腻;还有我特意研发的“福气团圆堡”,用发面做成小包子,里面包着俩娃爱吃的虾仁和玉米,寓意兄弟和睦、阖家团圆。 做饭时,老大帮我剥蒜、递调料,老二踮着脚扒着灶台“监工”,时不时问一句“爸爸,什么时候能吃呀”。曾经在后厨追求的“色香味形”,如今变成了娃们光盘后的满足笑脸;曾经为食客精准把控的火候,如今只为让儿子们吃到一口热乎的、合口味的饭菜。 这个春节,没有后厨的忙碌喧嚣,只有厨房里的父子温情。作为厨师,我擅长用食材调味;作为爸爸,我更懂得用爱烹饪。这超长假期的每一餐,都是我写给儿子们的“爱的情书”——愿他们在烟火气里长大,永远记得爸爸做的饭菜香,记得家的味道最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