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长期在中国居住工作的美国教授说:以我对中国人的了解,高市早苗扬言台海冲突爆发,日本会出兵的言论,中国人听了不但不会害怕,反而只会觉得这是提醒——该提前做好更多准备。 现在日本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外贸总额中有近五分之一来自中日之间的贸易,涉及电子、汽车零部件、化工等关键领域。 一旦动武,这将直接切断产业链,冲击企业和就业,不是简单的数字损失,而是会让整个经济体系瞬间失衡,这种代价日本商界根本无法接受。 再看它的内部民意。日本民众对卷入台海冲突普遍反感,多数人认为不应为外部争端冒险,即便在政府内部,也不乏反对武力介入的声音——不少官员明白这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还有不可预估的后果。 高市早苗的高调喊话,更多是迎合右翼政治圈的姿态,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国家战略,这种政治化的表态很容易在国内引发争议,使所谓的“安全”理由看起来空洞。 这些言论传到中国,反而会激起另一种反应,中国社会在面对外部施压时,惯常的态度不是退缩,而是加紧布局。 这种高调威胁,会让各方更清楚地意识到必须稳住局面,推进统一,防范外部干扰,反而会形成更强的内部共识——稳、进、守,不让别人轻易伸手插入。 中国之所以能从容,不只是心理定力,更因为背后有硬实力,过去十多年,中国军力持续攀升,海空巡航常态化,舰艇数量和性能大幅提升,补给体系越来越完善。 远程打击和反介入能力已成体系,让任何在周边挑衅的力量都不得不重新计算风险,实力增强意味着外部的口号无力改变中国的节奏,越是有人叫嚣,中国越容易保持战略冷静。 台海局势的走向,不会由外部的喊话决定,而是取决于大陆自身的发展,经济、科技、军力持续提升,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 外部动作只会因为成本上升而越来越保守,甚至无法付诸实际行动,到那时,日本是否敢参与,更多取决于它自己能不能承受下这场豪赌带来的后果。 所以,这不是怕不怕日本的问题,而是日本介入的代价大到它无法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