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国军队为啥都不大规模招募女兵?体力可能是一方面原因,但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1-15 16:52:48

全球各国军队为啥都不大规模招募女兵?体力可能是一方面原因,但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即便九成男人都死在战场上,剩下那一成哪怕是老人、病人,只要女性还在,战后只需两代时间,人口基本上就能补回来。   二战时的苏联,把这道理演得明明白白。纳粹德国的坦克碾过东欧时,苏联前前后后伤亡快2700万人,其中七成多是男人。   1946年一统计,苏联的男人比女人整整少了1000万。那时候的街头,到处是没了丈夫的寡妇、没了爸爸的孩子,能干活、能当兵的男丁快耗光了。   但苏联没糊涂到把女人全推去前线,就算仗打得最惨的时候,女兵也大多干着看病、发报这些辅助活,真拿刀枪上战场的没几个。仗一停,这些活下来的女人立刻成了人口恢复的顶梁柱。   苏联政府也机灵,赶紧推出“英雄母亲”勋章,生10个以上孩子的妈妈能拿政府津贴,产假、带娃补助也一并跟上。   数据不会骗人:1946年苏联出生率还在战后谷底,到1950年就冲到了27‰,到60年代初,人口就基本回到战前水平了。   说白了,就是这些女人用生孩子的本事,把战争撕开的人口大窟窿给补上了。要是当时脑子一热把育龄女性全送进战场,就算赢了二战,苏联恐怕也撑不到冷战中期,就得被人口断层拖垮。   一战后的法国就踩过类似的坑,841万被拉去打仗的男人里,135万死在了战场上,359万成了残疾人,直接造出60万寡妇、76万孤儿。   那时候法国总人口才四千多万,能生孩子的男人少了一大截,出生率直接跌到了危险线以下。   法国政府急了,马上搞家庭补贴,多生孩子的家庭不用交那么多税,连刚结婚的小夫妻都有生育奖金拿,就这么硬扛了近三十年,人口结构才慢慢缓过来。   那些不懂这个理的,下场就惨多了。二战后期日本男兵不够用,硬拉了几十万女性进工厂干重活,搞得后方能生孩子的女人越来越少。   1945年日本出生率跌到19.5‰,比战前少了快三分之一。战后花了整整二十年,天天劝女人回家生孩子,才勉强把人口基数稳住。   现代战争的例子更直观,现在的乌克兰战场就是块活教材。乌克兰总共才3700万人,兵源本就比俄罗斯少一大截。   打了这么久,年轻力壮的男人死的死、跑的跑,没了几百万,征兵年龄都放宽到60岁了还是没人,只能硬着头皮扩招女兵——从战前的5万涨到快10万,占了总兵力的10%,真上前线打仗的女兵也越来越多。   这办法是没办法的办法,但麻烦已经露头了:乌克兰能生娃的女人数量越来越少,2024年的出生率比战前降了22%。人口专家算了算,就算现在立马停火,乌克兰人口要恢复至少得三代人,搞不好永远回不到战前的样子。   俄罗斯虽说也有女兵,但比例比乌克兰低多了,大多也干着看病这类不用拼命的活。就靠着这点“留后手”的女性人口,俄罗斯才能在打了这么久之后,还能稳住人口和兵源,不至于后继无人。   扛着几十斤装备长途奔袭、摆弄坦克大炮这类重家伙,男性的身子骨确实更顶用,这里面藏着的是实打实的生存门道,不是看不起女人,而是真的敬畏“延续种群”这件事。   男人在战场上负责冲在前头拼命,女人负责守住文明的火种,这分工不是谁凭空定的规矩,是打了无数次仗、吃了无数次亏总结出来的。   各国军队招不招女兵,从来不是单拎出来的军事事儿,而是和人口、钱、社会绑在一起的大工程。   现在有些国家看着在提高女兵比例,但真让她们上战场的岗位卡得特别严,更多是摆个“男女平等”的样子。   真到了国家要没了的关头,没人会拿人口延续开玩笑。这种藏在政策背后的“人口算盘”,比任何漂亮口号都更实在,也更贴近文明活下去的根本。

0 阅读:84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