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6个月被困柬埔寨,赎金涨到20万:母亲想卖房救女,又怕人财两空——吞噬她的不仅是骗局,还有六个月身孕 柬埔寨的“高薪工作”,吞噬她的不仅是骗局,还有六个月身孕 近日,一条微信消息、一张孕态明显的照片,是田女士与身在柬埔寨女儿的全部联系。赎金从16万涨到20万,丈夫关系疏离,家,可能也要卖了。 “去了以后我就一直联系不到她,只能她联系我。”贵州的田女士提起女儿,声音里是掩不住的焦急。她女儿今年3月在朋友劝说下办理护照,4月从广州出发前往柬埔寨金边,自此原有电话和微信全部失效。 近期收到的信息里,照片中的女儿孕态已相当明显。女儿努力隐瞒怀孕的事,说若被发现就会被转卖,并急切地表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1 陷阱设计:朋友劝说与高薪诱惑 田女士的女儿并非个例。近年来,柬埔寨等地已成为电信诈骗和人口贩运的重灾区。 许多受害者都是被“月入数万”、“包吃包住”这样的虚假承诺诱骗出国的。 这些诈骗信息往往通过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传播,利用熟人关系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 今年10月底,8名中国木工就是在微信工作群中被“金边酒店装修,急需木工”的招工信息吸引,抵达柬埔寨后却直接被送进诈骗园区,遭遇铁笼囚禁、暴力殴打与高额赎金勒索。 2 脆弱关系:疏离的夫妻与困境中的孕妇 田女士女儿的处境尤为脆弱——她不仅身在诈骗园区,还怀有六个月身孕,且与丈夫关系疏离。 她女婿承认夫妻关系较差,联系甚少。这种亲密关系的缺失,可能使她更易被“朋友”说服,踏上危险的异国之旅。 在诈骗园区内,孕妇的处境比普通受害者更为艰难。她努力隐瞒怀孕,因为一旦被发现,面临的可能是转卖或其他更可怕的命运。 3 残酷现实:从受害者到加害者的身份摇摆 一旦踏入柬埔寨的“园区”,受害者们往往被迫从事电信诈骗犯罪,身份在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摇摆。 柬埔寨韩人会会长郑明圭透露:“去年从犯罪团伙逃出并回到韩国的人员约有200人,今年似乎已超过400人。” 拒绝参与犯罪的人会遭到酷刑威胁。一名曾被囚禁在犯罪园区的A某作证,他因拒绝参与电信诈骗,遭戴上手铐,被铁管和电击棒殴打,昏厥后遭电击唤醒,继而再次遭受暴行。 4 艰难救援:不断上涨的赎金与警方的侦查 田女士面临的困境是无数受害者家庭的缩影——不断上涨的赎金,与“怕给了钱人也回不来”的恐惧。 犯罪团伙正是利用家人的急切心理,不断加码要求。 贵阳市息烽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回应称案件正在侦办中,因侦查需要暂不便披露相关案情。 破案追赃的难度不小。欧盟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反贩运政策和法律框架有所加强,但全球人口贩运的已知挑战依然存在,起诉和定罪率仍然较低。 5 信息疫情:诈骗温床与平台责任 诈骗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泛滥,已成为一种“信息疫情”。英国内政部的分析数据显示,在乘坐小型走私船只抵达英国的非法移民中,高达80%通过社交媒体与偷渡团伙联系。 英国政府已向议会提交法案修订草案,首次将在互联网上传播偷渡服务信息定为刑事犯罪,违规者最高面临5年监禁。 有评论指出,平台如果能在算法层面对“境外高薪”“海外劳务”等信息进行审核与风险标注,就能阻止明显骗局的传播。 技术的中立并不等于道德的中立。 田女士打算卖掉家里的房子筹钱,但她最担心的就是“怕给了钱人也回不来”。这不仅是金钱的损失,更是对希望的投资。 就在这个月,一名22岁的韩国大学生在柬埔寨的犯罪园区被折磨致死,死亡证明上写的是“心脏病发作”,但括号里还有四个字:因酷刑引发剧痛。 远在柬埔寨的诈骗园区里,那个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女孩,也许正听着远处螺旋桨的声音,算着日子,等待未知的救援。 爆料 分享今日的感悟 注:取材网络,如有侵权和不实之处,敬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