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米其林指南官宣,在2026年推出《沪苏浙米其林指南》,首次将上海、杭州和江苏省的榜单进行整合,并新增台州、常州、温州三个宝藏美食地。

先来看看官方解读:“上海、江苏和浙江在地理上紧密相连,在文化上一脉相承,也在美食版图上共同构成了底蕴深厚、活力无限的江南餐饮圈。而此次将台州、常州与温州纳入米其林指南,更是为了进一步丰富这一区域的美食图谱——台州的山海至味、温州的瓯越风情与常州的江南底蕴,共同彰显出长三角餐饮生态的多样性与纵深度。”
2016年,米其林指南发布了中国大陆地区的首版也就是上海版,因此在明年做出重大调整,也算是对10周年的小结吧。还记得上海首版发布时,曾引发一波争议,因为当时唯一的榜单上有很多粤菜(包括唯一的三星)和西餐,上海西餐的水准有目共睹,但大家都在质疑,粤菜的“势力”这么大,是否就说明米其林指南官方对大陆市场还缺乏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其林指南也是越来越成熟,最有意思的是上海首版唯一的三星餐厅,后来直降两星,一直站在一星位置上,可以说是非常“残酷”了。再来看杭州的榜单变化,也有这样的趋势,从首版的“哦,还是那几家”到今年的丰富多彩。

明年将要新增的城市,也都是实力派。官方对浙江温州和台州的描述如下:“山海至味”,台州坐落于浙江“山海之城”,台州的美食版图同样由山与海共同勾勒。这里既有东海小海鲜的极致鲜甜,也不乏山林物产的淳朴本味,巧妙融合成一种不拘一格、清鲜醇厚的独特地方风味。“瓯越风情”,作为一座勇于闯荡的沿海商贸城市,温州的风味也自带一股开拓精神。其烹饪手法既尊重海鲜的本味,又大胆融合创新,形成了自成一派、讲究“鲜咸合一”的瓯菜体系,展现出独特的山海激情与商业活力。
毫无疑问,经历百年的米其林指南在商业运作方面的能力超强,无论有多大的争议,米其林指南星级餐厅和必比登推介两个榜单,都经过严格的评审,可以说是品质有保证,都为餐厅带来相当的声誉与利益。当然,近几年时不时有京沪米其林餐厅关闭的新闻,一开始还蛮吸睛的,看得多了,也就明白大环境下,高端餐饮难做,跟有没有得过荣誉没关系,哪个荣誉都不可能是经营上的护身符。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要维护米其林星级餐厅的荣誉,成本深不可测。竞争激烈、客人流失、又不能“自降身份”减服务和食材,最终闭店就是必然。
作为杭州的美食爱好者,对台州和温州的美食都很熟悉了,杭州有很多温、台风味餐厅,比如已经蝉联两年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的铁定鲜。之前主理人吴君强做的米鱼宴,以娴熟的烹饪技法,展现了温州菜与台州菜的融合之美。

汤品是菜单上最特别的存在,前后出现三道带汤的菜。第一道五指仙露煨鱼皇是将大鱼的脊椎骨取出来,切成段,先烤干,再炖六个小时。五指毛桃的清甜,散于鱼骨汤之间,没有半分鱼腥,奶香奶香的。

第二道,温州头水紫菜米鱼丸,是将米鱼肉用传统方法制作成“温州鱼丸”,再放个紫菜。一开始我们都担心这么大的鱼,鱼肉会不会不够鲜活,事实证明通过多种灵活的方法使鱼肉“变形”后,激发出不同的鲜味,这个鱼丸汤就是。


还有一道汤是琼浆玉脂炖米鱼胶,主理人吴君强给我们做了展示,原来鱼胶就有这么大,一看就很补。做成温州的传统“酒炖”(坐月子时吃的补汤),也就是以太雕为底,加核桃、红枣、枸杞等等,在恰到好处的姜味中,整个人都水润了!
而杭州做海鲜的餐厅,也会将温州、台州与宁波三地风味一起整合到自家菜单上。比如今年新晋米其林一星的杭州中心四季酒店中餐厅·颂,主厨曾东海就很好地以全新思路来演绎他心里的浙江菜。

秋季菜单中酸汤芙蓉蛋·花胶·手拆白蟹,是名副其实的漂亮菜。大白蟹经手拆后只取雪白的蟹肉,与半透明的花胶一起铺陈于金黄色的蒸蛋表面,再缀以绿色菜叶,其实蟹肉和花胶仍保留着清淡,酸汤的味道主要融于蒸蛋,值得回味。


石奶家烧慈溪红菱米里的石奶是台州菜中明星单品沙蒜的亲戚,家烧则是典型的台州海鲜做法,一起烧的不只有红菱,还有荸荠,所以石奶的韧、红菱的软与荸荠的脆交织于一起,满满的浙江味道。
说了浙江,还有“江南底蕴”的常州,地处江南腹地,常州的美食浸润着水乡的温婉与精致。其菜肴在淮扬风味的底子上,更添一份市井生活的亲切与实在,口味绵和中正,于寻常食材中见出不凡功夫,尽显低调内敛的江南底蕴。几年前采访莫干山路上的繁秋,他们就跟我提起常州餐饮的发达——没错,繁秋是常州知名餐厅开到杭州的分店。
让我展开说说出门摘星的事情吧,自从新荣记成为米其林指南上最具影响力的常驻代表,台州的高端餐饮就跟街头小吃一样,被赋予光环。而温州,尽管我们这几年听到的风声没那么大了,可温州人对家乡美食的执着,使杭州的温州菜馆子都有稳定的粉丝。


前不久,我和小伙伴们就在当地餐饮大佬的推介之下,考察了椒江、温岭的几家大饭店,深切体会到台州美食的水准。比如渔小海旗舰店,这样的菜品,却能将人均控制在200元左右,妥妥的必比登样貌。

第一道菜香水莲酒炖花螺就很高调,一朵美丽的香水莲置于碗间,花瓣间掩映着花螺,酒香扑鼻,黄酒的温润衬托着花螺Q弹的螺肉,色香味俱美。

笼仔蒸小鲜,相当于虾儿开会,虾蛄、毛虾、红头虾、鹰爪虾、蚕虾等等,都是顶顶新鲜,用渔民传统的盐蒸,虾壳略有焦香,虾肉水分充足,还带着大海的自然鲜甜。

大汤野生黄鱼的汤色奶白,隐约有醇厚的肉香,特意打听了做法,跟杭州人烧大汤鲫鱼类似,黄鱼油煎后加开水,熬制出奶白的鱼汤。为了提高鱼汤的鲜美,黄鱼汤里加了鲫鱼汤哦,再加上非常优秀的野生黄鱼,成就一份让人念念不忘的大汤黄鱼。


另一个令人惊艳的是墨鱼炒年糕,名字挺普通的,还是黑漆漆的一盘。厨师用墨鱼的“墨汁”来烹饪,墨鱼跟年糕都切成一样的尺寸,用筷子夹起前也不晓得是啥,反正就是这两样来回切换,一样的长相,不一样的口感。
很遗憾,我还没认真去温州采访过美食,但有一位极具江湖地位的瓯菜大师隐身在杭州,他的作品向我展示了高端瓯菜可能有的美感。1988年开始学厨的金怀师出名门,90年代就在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奖,曾先后获得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特一级厨师、世界厨艺大师等诸多称号。提起他的名字,在杭州开饭店的年轻一代温州老板们,都会敬一声“业界大佬”。

金怀金怀解读了瓯菜的特点:以海鲜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具有比较明显的地方风格。从历史渊源来看,南宋时期瓯菜就已融入宫廷菜,实现由家常菜迈入高端菜的转变。从健康角度来说,瓯菜讲究食材新鲜,烹调方法以蒸、汆、煮居多,因而营养成分流失也少。

若问哪一道菜最能代表瓯菜?金怀的答案是一条黄鱼。酒炖东海黄鱼,优质食材决定口味,同时讲究的葱段也为原本平常的黄鱼带来更多的视觉吸引力。

另一个有视觉效果的是原汁烧墨鱼,原汁指的是墨鱼汁啦,在黑乎乎的汤汁渲染下,显示出良好刀工的墨鱼花堪称优雅。而且墨鱼富于弹性不失柔软,已经找不到什么形容词来夸奖它,只能埋头猛吃。

海蜇丝配虾酱暗藏玄机,底下铺着新鲜肉饼,中间层是虾酱腌制过的肉,上面则是海蜇丝。三种食材互相对比又互相配合,分开吃或者一起吃,层次分明地融合成一道完整的菜。


金蒜煨鱼皮是瓯菜中的传统酒席大菜,盘中那绵厚的半透明物充分暴露出我对瓯菜的认知严重不足,原来这是需要泡发的鲨鱼皮,不带一点腥味,充满胶质感,吃到后面嘴唇都粘住了。
所以杭州的摘星客朋友们,有没有想好下一站去哪里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