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中方最新表态,都在重点解读四个字,高市早苗内阁鸦雀无声!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14 17:38:10

日本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中方最新表态,都在重点解读四个字,高市早苗内阁鸦雀无声! 2025年11月13日,日本的主流媒体——包括时事通讯社、NHK、《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每日新闻》——在当天或次日的报道中,不约而同地突出引用了中方发言中的四个字:“迎头痛击”。 只能说,日本各大媒体这波对 “迎头痛击” 四个字的追捧,简直像抓住了年度最大新闻爆点,时事通讯社直接把这四个字嵌在报道导语里,生怕读者漏看。 NHK 在晚间新闻里反复播放中方发言人林剑说出这句话的画面,连字幕都特意加粗放大。 《朝日新闻》专门辟出专栏,拉来智库专家拆解这四个字的分量,说比以往 “坚决反对”“强烈抗议” 的措辞硬了不止一个档次。 《读卖新闻》更实在,干脆配了张中日关系紧张时期的时间表图表,把 “迎头痛击” 标注成最新的 “强硬节点”。 《每日新闻》则盯着中方海外账号同步用日语发文的细节,暗戳戳点出这是 “专门说给日本政府听的警告”。 日本媒体这波操作也算老熟人了,毕竟平时跟着官邸调子走惯了,突然遇到中方这么硬的回应,除了死磕关键词也没别的招,更何况这四个字确实戳中了日本的敏感神经。 要知道高市早苗之前的言论可是嚣张得很,11 月 7 日在政策研讨会上搬出 2015 年那部安保法案,说台海紧急事态可能算 “生存危机事态”,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懂行的都知道,这条款本来就是当年日本修安保法时埋下的伏笔,说白了就是给自卫队 “出海打仗” 找法理依据 —— 哪怕日本没直接挨揍,只要觉得 “盟友出事威胁到自己存亡”,就能出兵。 高市早苗大概是算准了舆论焦点,想靠强硬表态给自己的右翼底色再添笔重彩,毕竟她上台后就靠着和维新会结盟搞 “右倾套餐”,又是扩军又是喊修宪,台海问题不过是她手里的一张牌。 更有意思的是,她一开始还嘴硬,在国会答辩时说这话 “符合政府看法”,一副豁出去的架势。 结果中方的回应直接打在七寸上,11 月 13 日一开口就把历史账和现实警告捆在一起算。刚好今年是抗战胜利 80 周年,也是台湾光复 80 周年,中方直接点破日本当年以 “自卫权” 为借口搞九一八事变的老底,问高市是不是想重蹈军国主义覆辙。 这问题太狠了,日本政坛谁都怕被扣上 “军国主义复活” 的帽子,尤其是高市这种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本来就被盯着,这下更是没话说。 更关键的是中方不光动嘴,还亮了真家伙 —— 之前制裁日本参议员石平的例子还热乎着,禁止入境、冻结资产、断商业往来,一套组合拳下来,石平所属的维新会在大阪的支持率直接掉了 3 个点,要知道大阪四分之一的批发零售业靠中国游客撑着,谁也不敢拿经济开玩笑。 这就不难理解高市内阁为啥突然哑火了,先不说历史上理亏,经济上更是输不起。中日贸易连续多年超 3000 亿美元,日本累计对华投资都过 1300 亿美元了,丰田、本田的中国市场销量占比快到三分之一,真要是闹僵了,这些企业第一个不答应。 内阁里那些务实派早就急了,毕竟高市折腾归折腾,真要触发中方反制,他们的政治资本可经不起耗。 更别提国内反对声浪也不小,前首相野田佳彦说 “历任首相都没这么冒进”,鸠山由纪夫直接骂她 “煽动危机”,连自民党内部都有人怕引火烧身,偷偷和媒体撇清关系。 高市自己也怂了,没过几天就改口说那是 “假设性发言”,想找台阶下,可中方根本不接,直接用 “迎头痛击” 把话钉死。 说白了,日本媒体盯着 “迎头痛击” 是因为这四个字背后全是硬实力,而高市内阁沉默就是认怂了。毕竟喊口号容易,真要面对历史罪责和经济软肋的双重压力,再硬的嘴皮也撑不住。 之前闹得欢,现在没人敢接话,大概是怕一开口就被问 “真要介入台海,准备好承担后果了吗”,这种问题,他们根本答不上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