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28日,日酋板垣征四郎率7000人马由灵丘西进。先头部队在平型关目

迎梅看养护 2025-11-14 16:44:42

1937年9月28日,日酋板垣征四郎率7000人马由灵丘西进。先头部队在平型关目击了三天前激战留下的残迹,他深感震惊。 在他眼前,十里长沟的场景如同一场人间地狱。日军的士兵们不禁停下了脚步,眼前是混乱不堪的战场,满地尸体与马匹的残骸几乎完全堵塞了通路。 几十辆汽车的残骸散布在各处,尸体烧焦扭曲,深深刺痛着板垣征四郎的眼睛。清理这条被死亡和毁灭占据的道路,日军的后续部队用了三个小时才勉强开辟出一条通道。 站在长城的烽火台上,板垣征四郎望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怒火。他抬起望远镜,环顾四周,试图找到破局的线索。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扭曲的表情犹如一个赌徒失去理智般。对他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羞辱,因为日军的“不可战胜”神话在平型关前彻底崩塌了。 1937年9月25日,凌晨的暴雨中,115师的年轻指挥员们潜伏在乔沟南坡。草鞋深陷泥土,灰色的军装与大地几乎融为一体。平均年龄仅28岁的指挥员们带领着装备简陋的战士们,在泥泞的山路上悄悄潜伏,等待着日军的到来。 这些年轻人中,许多人甚至还未曾亲历过真正的战斗,但他们心中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抗击侵略,保卫家园。 685团团长杨得志年仅26岁,686团团长李天佑更是只有23岁。正是这支充满朝气和斗志的年轻队伍,策划并执行了这场充满智慧与勇气的伏击战。 当天,日军完全进入伏击圈,突如其来的冲锋号声划破了寂静。接着,成千上万的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紧随其后的是猛烈的机枪火力,战场上的硝烟瞬间弥漫开来。 五连连长曾贤生,这位被称为“猛子”的勇士,带领全连冲向敌群。他的枪早已打光,举起大刀继续向前。在枪托断裂之后,他直接与敌人进行肉搏,直到身负重伤,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整整一连160人,仅存30余人,他们依旧死守阵地,直到胜利的到来。 平型关一战,八路军115师成功歼灭日军精锐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一战不仅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胜利,更破除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首次主动出击便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这不仅是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也为世界见证了抗战的希望。 板垣征四郎或许未曾意识到,他那一刻的愤怒并不只是因为战场的失利,更因为他没有想到面对中国人民坚韧不屈的意志,单纯的军事力量和技术优势并非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 作为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板垣最终在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为其战争罪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而今天,站在平型关的战场上,万重草木随风轻摆,绿意盎然。但那条深达二三十米的乔沟依然在静静诉说着88年前那群年轻将士们用生命捍卫国家与民族的决心。

0 阅读:148

猜你喜欢

迎梅看养护

迎梅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