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住日本!没有让这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要知道,当时

古凌国际 2025-11-14 15:42:52

美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住日本!没有让这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要知道,当时的日本离超级大国这个门槛,真的就差一只脚,谁料,美国出手了,不是一次打击,而是系统性收割,从各个方面,进行打压! 美国从汇率入手压制日本。1985年,双方在纽约签广场协议,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推动日元升值。协议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从240比1升到120比1,日本出口企业遭重创。 原本靠低价出口挣钱的模式,一下子成本翻倍。央行降息救市,结果资金涌进股市楼市,制造泡沫。1990年泡沫破裂,股市跌一半多,经济进入低迷。 日本半导体产业本是全球老大,80年代份额超50%,企业如东芝NEC垄断存储芯片。美国用301条款征收100%关税,还签协议限价和公开专利。日本份额几年掉到10%以下,技术主导权丢了。 美国的打压不光汇率,还覆盖多个产业。50年代纺织品,美国逼日本自愿限出口,减少对美冲击。70年代钢铁,三次要求缩减出口,日本企业只好在美国建厂转移生产。 80年代汽车战,日本车占美国市场三成,美国工人抗议不断。结果日本实施自愿出口限制,年限168万辆,企业如丰田本田在美国设厂,但出口量还是受控。 电信领域,美国谈判拆除贸易壁垒,日本市场被迫开放,本土企业面对美企竞争。民调显示,半数日本人觉得美日关系不友好。这种多管齐下的策略,让日本经济优势逐步瓦解。 美国逻辑简单,盟友能富但不能威胁霸权。日本踩了红线,美国就用关税法律政治组合拳应对。 广场协议本质是牺牲日本经济主权换美国贸易平衡。日本没强硬反抗,因为二战后美军驻扎,安全依赖美国,经济上自然让步。 从纺织到半导体,每步都是精准打击,把潜在超级大国按在从属位置。贸易战中,美国还限制日本并购美企,防止技术流失。半导体协议给美国设最低价权,干预市场。 日本产业从领先变追随,影响至今。 1986年,签订《美日协议》,美国控价并要求市场份额20%给外资。日本企业被迫调整,全球份额下滑。汽车方面,1981年自愿限制后,日本车企投资美国,但本土出口受限。 钢铁战中,美国用反倾销法,日本三次让步;纺织从1930年代就有摩擦,80年代延续;电信,美国撬开日本市场,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等企业暴露竞争。 美国贸易政策保护本土产业,牺牲日本增长。日本泡沫破灭后,失落三十年,增长率低,债务高。

0 阅读:0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