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理事会宣布了! 11月14日官宣2026年征税, 91%中国小额包裹受影

可期期 2025-11-14 15:03:05

欧盟理事会宣布了! 11月14日官宣2026年征税, 91%中国小额包裹受影响 11月14日,欧洲理事会一则重磅通知直接改写中欧跨境贸易格局:原定2028年实施的小额包裹免税取消计划,突然提前两年至2026年落地,核心规则明确——所有价值低于150欧元(约合人民币1150元)的进口包裹,将全面纳入征税范围,而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这类包裹中高达91%均来自中国,相当于精准覆盖中国对欧跨境零售赛道。 这一政策调整对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冲击堪称“直接且剧烈”。 从行业现状来看,当前中国对欧跨境零售中,80%以上的订单集中在50-120欧元区间,多数商家依靠“小额多单、薄利多销”的模式抢占市场,尤其是美妆、母婴、家居日用品等细分领域,低价性价比是核心竞争力。 2026年征税落地后,商家要么承担10%-20%的关税成本,导致利润空间直接压缩50%以上;要么上调售价,失去价格优势,面临被本土品牌或其他跨境商家替代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提前两年”的突发调整,让多数中小商家缺乏足够的缓冲期,短期内难以完成供应链升级、订单结构优化(如转向大额批发)等应对措施,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可能被迫退出欧盟市场。 从政策背后逻辑来看,欧盟此举本质是为了缓解本土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凭借成熟的供应链、高效的物流体系和丰富的品类,在欧盟零售市场的占比持续攀升,2024年对欧跨境零售交易额已突破3000亿欧元,直接分流了本土商家的客源。 尤其是在日用品、美妆等领域,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让不少欧盟本土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这也成为欧盟加速收紧免税政策的核心动因。 不过,政策调整也并非全是冲击,反而可能倒逼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提质升级”。 未来,商家或将更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差异化优势,摆脱对“低价走量”的依赖;同时,也会加速布局欧盟本地仓储、优化物流链路,通过本土化运营降低政策影响。 但短期内,行业的阵痛期难以避免,中欧跨境零售的格局也将迎来重新洗牌。 大家觉得,欧盟提前两年对中国小额包裹征税,是单纯的“本土市场保护”,还是存在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定向限制”? 这一政策会让中国对欧跨境贸易迎来“降温期”,还是倒逼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0 阅读:32
可期期

可期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