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一名男子因为胃痛到医院检查,发现自己的胃里有异物,医生做手术取出来后,发现竟然是一把牙刷,已经在男子胃里27年,还没等会医生放松下来,影像科传来让众人再次震惊的消息,男子胃里还有第二把牙刷! 大庆龙南医院的消化科手术室里,无影灯聚焦在手术台上。 当胃镜的镜头从50多岁患者张大哥胃里,带出一把裹着黏液的异物时,护士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那分明是一把被腐蚀得面目全非的牙刷。 可还没等众人消化这个事实,影像科传来的补充报告让主刀医生的眉头瞬间皱起,胃体下部,还有另一处高密度阴影。 “从事消化外科三十年,这种情况还是头一回见。”术后复盘时,主刀医生坦言当时的震惊。 第一把取出的牙刷早已没了原本模样,塑料刷柄被胃酸腐化得没有一点凹凸的痕迹,整体都变成了深褐色,所有人都以为隐患已除,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科室团队用三天时间制定了二次手术方案,10月31日,全麻后的张大哥再次被推上手术台。 胃镜缓慢探入胃腔,在胃壁褶皱深处,那第二把“顽固分子”终于显露真身。 它像块黑色的锈铁嵌在胃壁上,边缘已经和黏膜组织紧密粘连,稍一触碰就有出血风险。 医生操控着活检钳和圈套器配合,一点点剥离粘连部位,调整了十几次角度后,才终于将这根“潜伏者”完整取出,整个过程耗时近一个半小时。 术后清醒后,张大哥才向医生全盘托出往事,1998年的一天,他因为家庭琐事情绪激动,一时糊涂吞下了家里的牙刷。 吞下去后除了短暂的哽咽感,并没出现剧烈疼痛,他就抱着“能自己排出来”的侥幸心理,没去医院做任何检查。 从那以后,每年秋冬交替时,他总会觉得胃里发沉、隐隐作痛,但每次忍几天就过去了,从没往当年吞牙刷的事上联想。 今年入秋以后,张大哥的胃疼突然加剧,有时半夜会疼醒,吃胃药也不管用,甚至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 到医院做胃镜检查时,医生先是发现胃壁上有一处不规则溃疡,进一步探查才看到了异物的轮廓。 根据检查结果推断,这两把牙刷在胃里停留的27年间,持续受到胃酸侵蚀,同时随着胃的蠕动不断摩擦黏膜,已经造成了慢性炎症和局部溃疡,再拖延极有可能引发胃穿孔。 这个离奇的病例在医院内部传开后,很快被网友发到了社交平台,引发了大量讨论。 不少网友聚焦在“吞牙刷”的行为上,觉得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都太过冲动。 也有网友感慨“拖延症害死人”,认为身体出现反复疼痛就该及时检查,硬扛二十多年太不可思议。 还有从事医护行业的网友留言,说见过误吞硬币、发卡的,但滞留二十多年还没出现致命风险的,确实罕见。 因一时冲动吞服异物的病例并不少见,大庆龙南医院消化科就曾接诊过一位广西转诊来的患者莫女士,她在三十多年前和家人争执时,吞下了数枚缝衣针。 大部分针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但有一枚却卡在了腹腔内。 直到去年,她弯腰干农活时总感觉腹部刺痛,做CT才发现这枚早已生锈的针,距离肝脏只有不到一厘米。 科室主任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误吞异物后最忌讳的就是“赌运气”。 很多人觉得当时没症状就安全了,可像牙刷这种有棱角、有硬度的异物,在体内会不断移动,时间越久越容易划伤消化道,引发感染、梗阻甚至穿孔。 就算是看似无害的小物件,也可能在某个部位卡住,留下终身隐患。 经过两周的术后恢复,张大哥顺利出院,出院那天,他特意给主治医生送了面锦旗,反复说着“要是早听劝就好了”。 他的经历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身体发出的任何不适信号都不能忽视,不管是误吞了异物,还是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第一时间就医检查,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