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蒋介石密令蒋鼎文除掉赵寿山,蒋鼎文对亲信说:“这种混账事,怎么不让胡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14 13:14:00

1942年,蒋介石密令蒋鼎文除掉赵寿山,蒋鼎文对亲信说:“这种混账事,怎么不让胡宗南去干?赵寿山打日本人有功,我下不了手!” ​赵寿山是杨虎城部下,原国民党38军军长。 ​七七事变以后,赵寿山带领38军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 ​娘子关战役中,赵寿山率部硬扛日军15天,打到后来全军只剩下2700余人,被誉为“抗日英雄”。 娘子关的血拼刚落幕,赵寿山没来得及让士兵们好好休整,就带着38军开赴了中条山。这片晋南的天然屏障,成了日军西进关中的必经之路,也成了38军接下来五年的“抗日主战场”。日军恨透了这支拦路的部队,先后发动十一次大规模进攻,每次都带着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想把38军彻底碾碎。可赵寿山偏不吃这一套,他带着士兵们在山里挖地道、筑暗堡,把每个山头都变成了易守难攻的堡垒。有一次日军集中两个旅团的兵力夜袭,赵寿山光着膀子拎着大刀就上了前线,士兵们见军长带头,个个红了眼,拼刺刀拼到刀刃卷了边,扔手榴弹扔到胳膊抬不起来,硬是从深夜打到天亮,把日军赶下了山。这五年里,38军在中条山牵制了十万日军,没让鬼子踏过黄河一步,老百姓都喊他们“中条山铁柱子”。 蒋介石要杀赵寿山,根本不是因为他打了败仗,反而是因为他打得太好,又太有自己的主见。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国,38军就成了蒋介石的“心病”——这支军队士兵大多是陕西子弟,只认赵寿山这个军长,对蒋介石的嫡系命令常常阳奉阴违。更让蒋介石忌惮的是,赵寿山一直主张“联合抗日”,和八路军走得极近。38军缺弹药,八路军悄悄接济;战场上被日军包围,八路军主动出兵解围;就连士兵们都常说“八路军才是真抗日”。这种“跨界合作”,在蒋介石眼里就是“通共”的铁证,可他又不敢明着动手——赵寿山是全国公认的抗日英雄,贸然杀他,只会寒了全国将士的心,还会遭老百姓唾骂。 蒋鼎文心里跟揣着明白账似的,蒋介石这是把黑锅往他身上推。胡宗南是蒋介石的铁杆心腹,手里握着重兵,真要动手没人敢置喙。可蒋介石偏找他,无非是想让他背骂名——将来事情败露,蒋鼎文是执行者,蒋介石顶多装模作样“追责”,最后不了了之。更关键的是,蒋鼎文在前线亲眼见过38军的惨烈。他见过赵寿山和士兵们一起啃干馍、喝冷水,见过他们光着脚在雪地里挖战壕,见过他们为了守住一个山头,整连整排的士兵倒下都没人退缩。杀这样一位功臣,别说良心不安,他手下的兵也会不服,到时候军心涣散,谁还愿意替他卖命?所以他宁可顶着抗命的风险,也坚决不做这“混账事”。 蒋鼎文的拖延,给了赵寿山察觉危险的时间。其实他早有预感,蒋介石对杨虎城旧部一直心存猜忌,只是没想到会动杀心。身边的亲信劝他赶紧投靠八路军,赵寿山却摇了摇头——他心里装着的,还是打鬼子的大业。直到1944年豫湘桂战役,蒋介石故意把38军派到最危险的前线,还克扣补给、不给援军,看着他们被日军围歼,赵寿山才彻底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1947年,赵寿山带着38军旧部在河南起义,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还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始终拿着枪杆保卫国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