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毛主席活到了83岁,但他的保健医生却说:“其实毛主席不具备长寿的条件,他长寿是因为本人比较注重保养。”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就六十出头,村里能活到七十岁的都算“老寿星”,街坊邻居得上门道贺。那会儿医疗条件远不如现在,小感冒都可能拖成大病,更别说复杂的老年病了。毛主席能活到83岁,比当时平均寿命多出二十多年,这在当年绝对是少见的高寿,难怪身边人都觉得不容易。 可偏偏啊,毛主席早年的日子和晚年的身体状况,压根不是长寿的料。年轻时候闹革命,哪有安稳日子过?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天寒地冻里穿着单衣,饿了就啃草根、煮皮带,有时候几天都吃不上一口热饭。后来打仗指挥作战,更是经常通宵达旦,辽沈、淮海那些大战役,他能两天三夜不合眼,就靠浓茶和香烟撑着,身体早就落下了病根。 到了晚年,毛病就更集中了。77岁那年开始,他总发低烧、咳嗽,医生查出来是肺炎,治好没多久又复发,一到冬春换季就犯愁,稍微受点凉就咳得喘不上气。还有便秘的老毛病,严重的时候好几天解不出大便,每次都得让医护人员跟着揪心。 1971年处理“九一三”事件,精神高度紧张,肺炎一下子加重了,连走路都觉得没力气,肺也老出问题,他自己都跟基辛格开玩笑说“这些部分运转不行了”。这么多毛病堆在一起,换别人早就扛不住了,确实算不上长寿的好底子。 但毛主席有自己的一套“保养法子”,不是靠补品,全是日常里的小习惯。先说吃饭,他从来不讲究山珍海味,最爱粗茶淡饭。 虽然大家都知道他爱吃红烧肉,但从来不是顿顿都吃,而且必定搭配着苋菜、空心菜这些绿叶菜,用蔬菜的清爽平衡油腻。平时喝的粥里总掺着黄豆、红豆,馒头也是荞麦粉、玉米粉做的,不像现在人总吃精白米精白面,那些粗粮里的营养可比细粮全多了。他还喜欢吃中南海里捞的小鱼小虾,连壳带肉一起吃,说是能补钙,一点不浪费营养。 运动方面,毛主席也有自己的巧办法。年轻时在师范读书,就自己琢磨出一套体操,跟老祖宗传的五禽戏、八段锦学的,能活动全身关节。后来工作忙没时间专门锻炼,就见缝插针地动。 卫士长谢静宜总劝他出去散步,他散步时不闲着,一会儿摆摆胳膊,一会儿扭扭腰,高兴了还做个“鬼脸”,不光逗得大家笑,还能活动脸上的肌肉。到了晚年走不动路,也会在屋里伸伸胳膊,让身体别僵着。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心态和作息调节。毛主席有句十六字养生口诀:“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结合”。当年面对国民党几百万军队的围堵,他能笑着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长征路上红军从八万减到两万多,他还能写下“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种不怕事、不发愁的心态,比任何补药都管用。 而且他再忙也会找法子放松,工作累了就看古典小说,或者让卫士长给他梳头。那会儿指挥战役熬夜,卫士长就搬张躺椅,一边给他梳头一边让他看文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梳头的习惯一坚持就是几十年,既能解乏又能助眠。 晚年的时候,医生建议他插胃管补充营养,他虽然不同意,但会配合输氨基酸,不会硬扛着。生日的时候,家乡送来长寿面,他就吃一小碗,喝碗胖头鱼汤,不贪嘴也不挑食。身边人放礼花庆祝,他半躺在床上看着,脸上还带着笑,心态特别平和。这种既顺应身体需求,又保持乐观的样子,正是保养的关键。 现在想想,毛主席的长寿真不是碰运气。明明早年遭了那么多罪,晚年身体又一堆毛病,却靠着吃得实在、动得适量、心态放宽这些简单法子,活出了高寿。那些保养的习惯看着普通,可真要像他那样几十年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这也告诉咱们,长寿不一定靠天生的好底子,日常的好习惯和稳当的心态,才是最实在的“养生经”。 信息源:长寿的毛泽东主席是如何保健养生的?——上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