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菲律宾是否值得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通告全球:中方就菲遭受台风灾害提供援助。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14 10:43:28

援助菲律宾是否值得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通告全球:中方就菲遭受台风灾害提供援助。   消息传开后,不少人心中生出疑问:这个此前在南海多次采取争议行动的邻国,中国究竟应不应该伸出援手?这份援助的价值又该如何评判?   要理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菲律宾当前面临的困境。11月初,台风“海鸥”以极强破坏力席卷菲律宾群岛,狂风裹挟暴雨摧毁了大量沿海村庄。菲律宾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灾害已造成114人死亡、127人失踪,超过300万民众被迫撤离家园。   马尼拉周边的贫民窟中,孩童抱着空塑料瓶在积水中艰难搜寻;断水断电的灾区内,一袋大米都成为维系生存的关键物资。马科斯政府对此焦头烂额,已正式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   马科斯最初求助的对象并非中国。他第一时间向美国和日本这两个盟友发出救援请求,毕竟此前菲美“肩并肩”联合军演开展得十分频繁,日本也多次向菲律宾捐赠巡逻艇。   但让马科斯始料未及的是,这两个平时往来密切的盟友,此次却集体反应消极。美国白宫仅发布一条“深表同情”的推文以示回应,日本则以“需评估国内库存”为由拖延援助,菲律宾民众在灾害中的苦难就这样被晾在一旁。   就在马科斯政府陷入困境之际,中国驻菲大使馆及时发布了援助通告。   中方没有像美日那样流于表面,而是第一时间确定现汇援助方案及急需物资清单,帐篷、药品、压缩食品等灾区紧缺物资,正通过海运快速运往菲律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方援助基于人道主义立场,核心目标是帮助菲律宾受灾民众,而非作为政治博弈的工具。   不少人提及过往表示,菲律宾曾有“忘恩负义”的表现,中国此次援助并不值得。这种观点确实引发不少人共鸣。   2021年台风“雷伊”灾害期间,中国向菲律宾提供的400万美元物资中,有部分被菲方转运至南沙岛礁,最终用于军事基地补给。更令人愤慨的是,2025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为已超过230次,甚至在黄岩岛附近实施危险航行,两船距离一度不足100米。   一边接受中国援助,一边跟随美国在南海制造事端,这种“受助却不感恩”的行为,任谁都会难以接受。   但仅从这一角度衡量,就低估了中国外交的格局。从民众层面来看,国家之间交往的核心在于民间情感的联结,菲律宾政府的决策与菲律宾民众的苦难,本质上是两个独立的议题。   2015年超强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时,6000余人不幸遇难,整个莱特省沦为一片废墟。当时中方打破常规流程,24小时内就送去200万美元现金及1万吨大米,还派遣“和平方舟”医院船赶赴灾区。   这艘白色医疗船在灾区停留半个多月,累计接诊2208名伤病员,完成44台急救手术,菲律宾媒体也认可中国援助“响应迅速、务实高效”的特点。   那些被救助的老人、重获健康的孩童,都会铭记中国的善意,这种民间情感的积累,不会被短期政治博弈轻易抹去。   从现实利益出发,援助菲律宾更是一项着眼长远的举措。菲律宾是中国的海上邻国,中国周边海域的稳定至关重要。   若菲律宾灾区陷入混乱,难民潮、传染病等问题终将波及周边地区,中国届时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应对。此外,中菲双边贸易额已达716亿美元,中国曾是菲律宾香蕉的最大出口市场,菲律宾的椰子制品、水产品也大量销往中国。   此前因政治因素影响,菲律宾香蕉订单转向越南,导致大量香蕉积压港口腐烂变质,这就是贸易受政治波动影响的真实写照。当前帮助菲律宾渡过难关,也是为两国贸易复苏创造有利条件,稳定的邻里关系本就是经贸合作的重要基础。   此次援助亦是对菲律宾政治周期的精准考量。马科斯的6年任期已过半,菲律宾实行典型的选举政治,未来执政者身份尚未确定。中方此时充分展现人道主义关怀,并非对马科斯个人示好,而是希望在菲律宾民众心中留下积极印象。   待菲律宾迎来换届,这些援助经历将成为中菲关系的“压舱石”,让下一届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不得不重视民间的友好倾向。这种“长线投入”,比纠结于短期政治摩擦更具实际价值。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