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毛主席当了27年警卫员,后又保卫华国锋、邓小平,如今依然在世。他是建国后在毛主席身边任职时间最久的警卫队长,主席的一个暖心举动令他铭记终生。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中央警卫团的历史上,陈长江的名字具有特殊意义。 作为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警卫员,他见证了新中国许多重要历史时刻。 这位1931年出生于江苏海安的农家子弟,用自己二十六年的忠诚守护,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警卫生涯。 陈长江的家乡海安地处苏中平原,家境贫寒。 1946年,年仅15岁的他加入新四军,开始了军旅生涯。 在部队里,他表现出色,被选调到泰州军分区担任警卫工作。 1950年10月,一纸调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中央从全国各军区选拔优秀警卫人员,陈长江因其政治可靠、军事素质过硬而被选中。 初到中央警卫团,陈长江被分配到负责毛主席警卫工作的一连。 当时警卫团实行严格的分工制度,一连专门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 虽然同在警卫团,但见到毛主席的机会并不多。 大多数时候,警卫人员都是在固定岗位执勤,只有少数人能近距离接触领导人。 1952年春的一个早晨,陈长江在丰泽园附近执勤时,偶遇散步的毛主席。 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面交流。 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他的姓名,听到"陈长江"这个名字时,毛主席笑着说:"好,长江,中国第一大江!这个名字好记。" 更让陈长江意外的是,毛主席后来真的记住了他的名字。 有时几天没见到,还会向身边人询问:"陈长江呢?怎么许久没看到他了?" 1962年,中央警卫体制进行调整,毛主席身边的卫士长和卫士职务被撤销,改由陈长江带领的警卫中队全面负责警卫工作。 从此,陈长江与毛主席的接触更加频繁,对主席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据陈长江回忆,毛主席待警卫人员如同朋友,从不以命令的口吻交代任务,总是商量的语气。 毛主席喜爱游泳,经常与警卫人员一同下水。 有一次在北戴河,毛主席正要下水时看见摄影师侯波过来,特意招呼说:"别拍我一个人,把大家都拍进去。" 于是拉着警卫队员们一起合影。这些细节让陈长江深感主席的平易近人。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警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陈长江曾回忆道:"毛主席的最后10年,我始终在毛主席身边,没有离开过,也没有轻松过,有时还有委屈和意想不到的危险。" 由于身份特殊,毛主席的行动受到很大限制。 有一次毛主席步行出中南海,被群众认出后围得水泄不通,陈长江带领警卫人员好不容易才将主席护送回住处。 事后毛主席感叹:"我现在哪也不能去,苦啊。" 这句话让陈长江深切感受到领袖背后的无奈。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陈长江又承担起守卫遗体的特殊任务,持续一年时间。 此后,他继续为华国锋、邓小平等领导人担任警卫工作。 1985年,陈长江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局办公室副师职参谋,兼任毛泽东故居开放办副主任,直到1987年离休。 离休后的陈长江始终保持着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他经常前往毛主席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参观瞻仰,每年9月9日和12月26日必定会到毛主席纪念堂。 在各种纪念毛主席的活动中,也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如今已九十高龄的陈长江,依然精神矍铄,时常向来访者讲述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回顾陈长江的警卫生涯,不仅能看到一个普通战士的成长历程,也能从独特视角窥见一代伟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点滴。 他的经历既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感受那个年代特有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理想。 陈长江的警卫工作不仅限于日常保卫,还包括许多特殊时期的特殊任务。 在动荡年代,他始终坚守岗位,确保毛主席的安全。 有一次,毛主席突然决定外出视察,陈长江连夜部署警卫方案,调动人员,安排路线,确保万无一失。 这种突发性的任务在陈长江的职业生涯中并不少见,每次他都能够沉着应对,妥善安排。 除了安全工作,陈长江还要负责毛主席的日常生活照料。 毛主席工作繁忙,经常熬夜,陈长江需要随时待命,确保主席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有时毛主席深夜工作饿了,陈长江就要去准备简单的夜宵。 有时主席需要休息,他就要安排安静的环境。 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是警卫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长江与毛主席的关系超越了普通的上下级关系,更像是一种亲人般的羁绊。 毛主席有时会关心陈长江的家庭情况,询问他的父母是否安好,孩子是否健康成长。 这种关怀让陈长江倍感温暖,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主要信源:(人民网——红色警卫队长陈长江的红色披露(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