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真的是完全错误吗? ------------------------------------ 希特勒真是卡了一个绝佳的时间节点。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刚结束,英法尚未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财政捉襟见肘(一个国家的能力取决于该国的财政收入),而纳粹德国由于搞统制经济,通过发债发展经济,使得德国比英法更快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军备重整步伐比英法更快,财政也比英法更为充足。 二、意大利由于埃塞俄比亚危机,选择放弃与英法的同盟关系,转而与纳粹德国结盟。德国不光有了一个较为强力的盟友(意大利至少是个列强),改变了自己被协约国包围的地缘局势。 三、奥匈帝国崩溃后,德国在东南欧没了强权国家的牵制,使得东南欧各国对纳粹德国畏如老虎,都不敢与纳粹德国交恶,争相出卖邻国以博取纳粹德国的好感,而且这些国家里不乏纳粹德国的支持者,比如匈牙利。 四、更重要的是英法在军事上的准备不足,陆军规模、武器装备、军工产能等等皆不如德国,法国更是还拿着一战的老炮在打仗,无力将新式火炮投入生产,英法也倾向于不开战。 五、美国孤立主义盛行,罗斯福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无力干涉国际局势。苏联被英法敌视,总想祸水东引,结果就是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与纳粹德国交好,为纳粹德国提供支援。英法也没了美苏两国的支持。(事后诸葛亮来看,靠英法这辈子都甭想战胜希特勒,只有美苏有战胜纳粹德国的实力) 这意味着在1936年这个时间节点上英法要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自己跟纳粹德国肉搏,英国看法国的态度,而法国更没有与德国肉搏的勇气,法国总理达拉第比英国首相张伯伦还绥靖,只要德法不开战,在捷克问题上能卖就卖,法国都这态度了,英国自然不会在没有法国协助的情况下跟德国开战,而希特勒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1936年十月希特勒在德捷边境集中了40个师70万人准备以闪电战的方式快速解决捷克。为了保住苏台德,捷克政府准备接受苏台德德意志工人党的全部条件,给予苏台德德意志人完全的自主权,连将捷克改成联邦制的准备都做了,但是在希特勒的指示下德意志工人党完全拒绝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建议,自此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慕尼黑协议达成后捷克斯洛伐克从政府到民间的士气完全崩溃,彻底丧失了抵抗纳粹的决心和力量,张伯伦不发一枪一弹就卖掉捷克斯洛伐克以至于丘吉尔都绷不住了,他怒骂张伯伦:在战争与耻辱之间选择了耻辱,到头来还是得面对战争。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真的是完全错误吗? ----------------------
烽烟往昔
2025-11-14 01:56:14
0
阅读:0